第三百章 缓急(2 / 2)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0 字 2022-02-12

张元功和张元芳均道:“自是没有异议。”</p>

太后诏旨并没有废万历的帝位,在法理上没有可说的,哪怕是说将张惟功召进去处死,他们兄弟两人除了免冠去袍服上奏恳请太后收回成命外,也根本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徐文壁的询问就是针对他们,他们当然表示没有异议。</p>

“那好,事情该怎么做呢?”</p>

今天五军都督府特别热闹,午前来了瞿汝敬等亲军指挥的武官,说是奉命来待罪,弄的五军都督府上下一阵愕然,还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先例,一下子处置这么多亲军武官,皇城还要不要了?再说亲军指挥向来也不受五军都督府节制,这个罪怎么个议法?过了午时再听说御马监的人开进宫城,这边顿时就是了然……一场不是政变的政变已经发生了。</p>

到此时已经是末时三刻,瞿汝敬等被剥职的武官也知道事情不妙,垂头丧气的在这边待罪……此事过后,不论是帝党还是后党,这些废物点心肯定是被抛弃的命运,这倒是毫无疑问了。</p>

“按常例办就是了。”成国公道:“凭懿旨去兵部取兵符,点将,集兵,再听后命。”</p>

“这样,太缓了吧。”徐文壁有点不以为然。</p>

“定国公必有高见,我等听着便是。”</p>

成国公反将一军,徐文壁反是一征。他哪里有什么高见,只是觉得这里好几个国公,还有这么多侯爵伯爷,加上一大票的都督,还有太后懿旨加持,按成国公的办法,明天午时能聚集起一万兵马就算是神速了,到时候黄瓜菜也凉了。</p>

虽然说国公已经升无可升,但一场大戏唱起来,身为国公和掌府事兼提督京营的大佬只有看热闹的份,徐文壁心中十分不甘。</p>

“我们先召集各人的将领,门客,宗人,各自束甲,带弓箭,兵器,马匹,一个时辰后集合,然后听命行事,如何?”</p>

朱岗也是一样心思热络,巴不得皇帝被废。他对万历倒没有私仇,但也没有恩情,万历支持张惟功,无意中就成了他的对头,只要万历一倒,张惟功还不任他揉搓?</p>

“这个,太急进了啊……”</p>

徐文壁是个没有主意的人,成国公的点子他觉得太缓了,朱岗的建议他又觉得太急燥了,而且朝廷早就有规定,公侯勋戚不准在京中蓄养家丁,更不准私藏战甲,否则一律视同谋反,朱岗急切之下不顾这忌讳,徐文壁可不觉得自己值当冒这个险。</p>

“左右都不成,本侯自己去做了。”</p>

朱岗神色阴沉,对徐文壁的优柔寡断十分不满,站起身来,抱了抱拳,大踏步离开。</p>

在他身后,张元功和张元芳相视一笑……眼前情形,也真的尽在预料之中。这些公侯和都督大爷们要是真有什么良谋急断,京营也就真的不会到眼前的地步了。何况其中一些交好的侯伯事前打过关照,不会有人跳出来当真和英国公府为难,所以朱岗独木难撑,没有人出来支持。</p>

“我们也只能支持小五到如此地步了。”</p>

张元功寻了一个机会,对张元芳轻声道:“老七,他一个人入内,我心中实在不安。”</p>

张元芳其实也是一样的想法,此刻却只得道:“放心罢,咱们家小五是看着勇不可挡的武将,实则心细如发,谋定后动,绝不会有任何危险的。”</p>

……</p>

惟功进宫城之前,当然是谋算过。</p>

只是不管怎么算,三四成的危险总是有的,就算太后有畏难之心,想息事宁人,想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也是大有所在。</p>

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了。</p>

只是他的事业,功名富贵,一生地位,还有深藏在心底几乎一日不曾忘记的大仇还未曾得报,今日一退,步步皆退,别人退路宽广,他却是退无可退。</p>

无可退,便只能进!</p>

从承天门狭窄的缝隙里穿过去,惟功连回头的兴趣也没有,进来了便不想退步的事,倒是他也没想到,在他身后,申时行和许国还有王国光等三品以上的大佬,够胆气进来了二十来人,再下来一则是没有人敢,二来身份不够,守门的御马监将领也不肯再放人了。</p>

万历十年以前,张居正秉国,虽然任用大吏以自己私人亲信为主,到底还是网罗了一大批有能力和操守的大臣,若是万历十五年之后,惟功身后,就不大可能跟进来这么多看起来象是自投罗网的傻子了。</p>

此时正是末时末刻,正午阳光光线十足,洒在承天门到午门之间,穿过洞开的端门之时,便可看到最少有千余人在午门之内的金水桥北,亦是每次大朝时,官员们排班的所在。</p>

看到这样的场景,惟功没有丝毫犹豫,翻身下马,却是身手矫健的向着人群的方向大步行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