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销(2 / 2)

调教大明 淡墨青衫 0 字 2022-02-12

李家是五六家本家也在城南一起买屋,李佑和李达这两个堂兄弟家就买在一起,两家当时缺银子,没买的起独院,就是一家一半,一幢十来间房的院落,买了下来对半劈开,隔了院墙留了门,白天开门走动,晚上关了门自成格局,倒也省心省事。</p>

到了城南地界,两人叫停了马车,自车顶将自己的东西搬了下来。</p>

过程之中那几个商人都下了车,看着这两人搬东西下来,有商人还上前摸摸包裹,李达和杜义倒也不恼,只是哈哈一笑。</p>

等两人将货物全卸下来,那几个商人中才有人叹道:“我们算是走南闯北有见识的人了,这样的事,还真是头一回见到。”</p>

“想必货物是从海上过来的,自然是先到辽南。”</p>

“这里头的关节之处小弟倒懂一些……从关门到宁远,广宁一带,都掐了顺字行的商路,如果不开辟海上道路,辽阳这里就和关内失了联络了。这样一来,宁远伯等人算是做了无用之功,人家自海上来,他们能有什么办法了?”</p>

“怪不得人家早说了英少国公是勋贵中脑子最好使,也是最会做生意的主……果不其然啊。”</p>

“难得的是公平买卖,不以势欺人。诸位,我看我们去辽南看看怎么样?若是一年几百艘船的南货过来,以后我等要调整一下经营的策略才跟的上这变化了。”</p>

“言之有理,好在到辽南也是方便的很,我们交点车费,到城门上车走人就是。”</p>

这几个商人,原本就是自城外而来,一心想到城中发卖货物。怎料遇到杜义和李达这一对主,卖货不成,反而要往辽南跑一趟了。</p>

不过对他们来说,辽南之行是必然之事……辽阳镇从修港口,造船,建设造船厂,这已经是一个整体配套的大工程,花费的钱在天文数字。</p>

顺字行在京师和天津一带,还有登州一带,甚至江南,苦寻有造船经验的高手匠人,在宽甸一直不停的砍伐大木,在辽阳往宽甸和往辽南两条主官道上消耗了大量的银粮,从万历十年的元春到现在六月,半年时间加派了过万民工,每日不停的修理,终于道路主体基本上完工,这个效率,让大明官员一只手再给他们加两年时间,也是未必做的下来。</p>

这已经是两个体系之下的工作效率的比拼了,完全不是一回事。</p>

所以在这几个商人眼里,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神迹,他们立刻决定前往辽南,这就是必然之事,南货大举前来,不提前做准备的商人,在未来几个月后,绝对会遭遇灭顶之灾。</p>

……</p>

……</p>

“这……这还是辽阳?”</p>

“俺日他先人……俺日他先人……俺日他先人!”</p>

李达的高亢的日先人的感慨简直声动九重,惊动了四周不少的过客和居民。一看到是两个风尘仆仆的军人模样的人,四周围过来的人脸上露出了会意的微笑,然后就是各人忙各人的,没有人再来关注了。</p>

李达和杜义下来的这是个车站的下客点,长达百步象有钱人家花园里的走廊一样,修的高大齐楚,可以遮风躲雨,人和货下来后,附近还有小型的单马货车,可以帮人短人送行李货物……如果是家人来接,当然也就无此必要了。</p>

原本城中的牵着毛驴和走骡拉客送货的驴帮已经不见踪影了,老成的可以留下来加入顺字行之中,那些刁顽的自是被淘汰了去,至于坚决反抗的,现在可能在某个地方继续服着苦役。</p>

辽阳和辽南地界相当于后世辽宁省的近半个省了,地广人稀,可修的工程可是有的是,够这些苦役人员修到服刑期结束为止了。</p>

这车站已经够叫人惊奇,而展现在李达等人眼中的世界,几乎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过的。</p>

这个时代的人们,在信息的接受上是不能和后世相比的,不要说影视作品能叫后世人不出家门知道天底下一切的新鲜事,就是图画,书籍的充实程度,几百年前的明代也是不能比拟的。李达等人,除了在过年时的年画上看过所谓的虚无飘渺的“仙宫”算是脑海之中最美的图案,除此之外,就是想象一下,最多也就是辽阳城中几户大将门世家的宅邸就是最好看的模板了。可这种大宅邸,一般人自是进不去,纵进去了也就是在外围看看,内里的花园精舍一类的建筑,外人肯定无缘得见,最多是在这样人家打杂当小厮丫鬟的,能进内宅,并且将所见所闻,绘声绘色的叙述出来。</p>

而此时呈现在李达和杜义眼前的一切,却是将图画之中的仙境给搬了下来的感觉!</p>

这样一来,给他们的冲击和震撼,也就可想而知!(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