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和尚张口闭口说是要让陆恒在辩经大会上有胜无败,口气不小。
陆恒虽然好奇,但对这两人那一副“便宜你了”的样子,很是不喜。倒是他注意到这两个和尚见他之后并没有像之前其他和尚一样,露出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微微点头。
看来那摩罗舍利的隐患,当真是彻底消除了。
慧空却是没想到陆恒没说两句,竟出言威胁,他愣了好一会儿,心中顿时无名火起,怒道:“这就是国师的待客之道吗?”
“擅闯国师府,你们算哪门子客?”陆恒皱道,“有话快说!”
“你!”慧空怒极,就想破口大骂,但想到面前这人可不是神秀,对他的身份不会有任何顾忌,只好忍了下来。
“只要国师答应为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就将神秀的破绽交给你。”慧空冷冷道,见陆恒又要皱眉,他心里没来由地一怵,忙补充道:“只要国师能杀神秀于洛阳,我们的交易就可达成。”
神秀也来辩经?
对于这位他从小就如雷贯耳的禅宗高僧,陆恒忌惮之余,也是怀有敬意的。
他虽然和佛门处于敌对状态,但他并不认为佛门就是邪恶的,对于佛门中一些真正的大德高僧,哪怕是立场不同不得不为敌,但却也不妨碍他对其的尊重。
但凡在某个领域能够有很大成就且大节无碍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
就比如东海三僧中的弘苦,哪怕陆恒杀了他,却并不认为他是个坏人,只是他依然认为自己杀得没错。
圆测一直在暗地里想要杀自己,陆恒也不认为他是坏人,只是站在陆恒的立场上,此人必须得死!
神秀来找自己麻烦,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立场。陆恒杀了他的同门,他来找陆恒讨要说法,天经地义。
陆恒虽然理解这一点,但并不代表他就要束手就擒,相反,他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打击神秀。
神秀的破绽?
陆恒眼神闪烁,衡量自己有没必要和这两个和尚废话。
历来佛道辩经,道门都是输多赢少,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佛门经义讲求般若,理论体系比较详实;而早期的道门经义大多是告诉你如何修丹,如何求长生。
佛门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道门告诉你怎么做,偏偏辩经辩得就是为什么,道门不吃亏才怪。
所以说,能辩得过佛门的道士,都是以己方劣势战胜敌方优势的大牛。
陆恒是个伪道士,道经至今也只读过一本《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真要辩经,别说是神秀这样的高僧了,随便来一个通晓经义的和尚,都能把陆恒辩到怀疑人生。
所以辩经是不可能辩经的,陆恒也没兴趣跟和尚们争辩“风动还是心动”的问题,他只想打得他们一动也不敢动。
此次辩经大会,他早就打定主意一上去就先歪楼,然后大打一气散场。
不过若是能保证把道理先讲赢了再打,陆恒还是愿意以德服人的。
“杀神秀自无不可,”陆恒对慧空淡淡地道,“不过要看你们付出什么代价了。”
慧空和同伴对视一眼,向陆恒传音道:“《浮屠经》景卢手抄孤本!”
陆恒面色一变,眼睛顿时眯了起来,道:“此话当真?”
虽然陆恒只是一个伪道士,但《浮屠经》的大名,他在后世就多有耳闻。
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自此佛门正式传入华夏,此事史称“伊存授经”,而《浮屠经》,就是佛门传入华夏的第一本汉译佛经。
此经书早已亡佚,其原本早就不知所踪,但不少书籍保留了它的若干片断内容,只是这些内容互相矛盾,互有歧义,根本无法考证真假。
有传言称此经书是毁于两晋之乱,但道门的说法是此经为佛门自己销毁。
之所以道门会有这样的说法,这涉及到一段佛道两门的公案。
也正是由于这段公案,导致自华夏有佛以来,佛道两门一千多年来一直争斗不休,两门各施手段,互相诋毁,直到元代,才因全真掌门张志敬为首的道门中人与密宗佛教的辩经中败北,导致道门大量典籍被焚毁,道门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后世也再没有真正兴起过。
这段公案简单来说,就四个字——老子化胡!
意为老子西出函谷关,转生为释迦牟尼,他从母腹刚出来,就走了八步路,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从此,化为佛陀,教化胡人。
西晋惠帝时,当时的天师道祭酒王浮因每次和佛门的帛远和尚辩经都几乎失败,于是他就作了《老子化胡经》一卷,成为道教优于佛教的依据之一,显示出道教地位于佛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