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政变开始(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6815 字 2019-10-08

 七月的南京。民众的心情和天气一样火热。每日兴高采烈地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中议论着即将到來的大婚典礼和各国來朝的蛮夷们。京城已经许久沒有这样热闹过了。这些升斗小民当然不会知道这股热闹喜庆的浪潮下面隐藏着的汹涌暗流。

大婚的吉日七月二十八日不知不觉就來临了。京城的气氛也在这天达到了顶点。一大早朱由校就太监叫了起來。去太庙祭祖、去坤宁宫拜皇太后。然后。在乐曲声中御奉天殿。迎亲和册立皇后用的节、证书、金印等物都放在大殿内临时设置的桌子上。担任大婚司仪的吏部尚书钱谦益和其他各部大臣身穿吉服早就在殿内恭候了。皇宫中更是到处张灯结彩。各个主要宫殿都挂满了装饰有明黄色流苏的红色锦缎幔子。贴满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白天的也燃起了许多蟠龙的大红蜡烛。御路上都铺了红地毯。金盔金甲的大汉将军们手持朱漆杆的斧钺金瓜肃立在御路两侧。着五彩衣的太监、宫女们更是成群结队。看起來就像是一片彩云。

中和韶乐设在奉天殿前。丹陛大乐设在奉天门内。法驾卤簿陈设在奉天殿丹陛及庭院内。皇后仪仗陈设在午门之外。其中有一顶皇后礼舆。外面的杏黄色缎子帷幔上。用金线绣着大凤凰。“女乐”分设在乾清宫后面和省躬殿前面。王公大臣喜气洋洋地站在奉天殿丹陛上和奉天殿庭院中。静鞭三响。在鼓乐声中。王公大臣向皇上行“三跪九叩”礼。“万岁”之声。地动山摇。礼毕。乐止。礼部尚书钱谦益奉金册、金宝。宣读册文、宝文;然后。把节、册、宝授予迎亲使者。王公大臣再拜。朱由校在乐曲声中。起驾回乾清宫。静候佳妇。

迎亲使者把金册、金宝放到“龙亭”里。仪仗队、鼓乐队在前。迎亲使者居中。后面跟着迎亲官员、太监、侍卫。出午门。会同皇后仪仗。抬上大批的礼品。直奔钱府。一行人马。花花绿绿。绵延数里。光是皇后的仪仗就有丹陛仪仗三十六人:黄麾二。戟五色绣幡六。戈五色绣幡六。锽五色锦幡六。小雉扇四。红杂花团扇四。锦曲盖二。紫方伞二。红大伞四。丹墀仪仗五十八人:班剑四。金吾杖四。立瓜四。卧瓜四。仪刀四。镫杖四。骨朵四。斧四。响节十二。锦花盖二。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水盆一。金水罐一。方扇八。宫中常用仪卫二十人:内使八人。色绣幡二。金斧二。金骨朵二。金交椅一。金脚踏一;宫女十二人。金水盆一。金水罐一。金香炉一。金香合一。金唾壶一。金唾盂一。拂子二。方扇四。红杖一对。

迎亲队伍一出承天门。看热闹的人就围了上來。当然大家只能在五城兵马司士兵的警戒圈外驻足观看。京城的道路已经被应天府派员清扫的干干净净。还洒了不少清水。迎亲路上凡是有碍观瞻的房子都被拆除。道旁的树木也扎上了红丝带。临街的店铺民居都是张灯结彩。那真是普天同庆。

迎亲队伍在鼓乐声中向魏国公府开去。一路上有专人向路边围观的百姓撒铜钱。更是惹得欢声雷动。迎亲队伍过后。大群的老百姓意犹未尽。象潮水一样尾随着。一直來到国公府。

魏国公府早已装扮一新。府门口铺着长长的红毡子。门头上。墙头上都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光是红缎子就不知道用了多少匹。就连门口的一对石狮子都快用红缎子包起來了。

迎亲队伍到达的时候……徐媛慧已经打扮停当了。连续七天的斋戒、沐浴之后。

反复地用西洋进口的护肤剂、香水。揉面擦身;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洗面奶涂面。用高级纸膜。轻轻地擦拭;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制成的护肤霜。反复涂抹。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脸上扑香粉。画眼线。涂眼影。描青眉。抹红唇;再在两个脸蛋子上。抹出两块“颊红”來。 头发按照皇后的规格梳成飞天髻。以备戴凤冠。这么一番打扮下來。原本活泼水灵的徐媛慧被整的象个百瓷人。

魏国公徐增寿率全家老少。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锦衣卫轿夫把皇后礼舆、龙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徐小姐着皇后礼服。戴凤冠霞帔。闪亮出场。跪受金册、金宝。回“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过大明门。入承天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奉天门。到乾清门。皇后仪仗入乾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鼓掌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

按照祖制。皇后大婚以后就要入住坤宁宫。大婚仪式也要在坤宁宫中进行。可是太后住惯了坤宁宫不愿意搬出來。就把皇后的寝宫改在了西六宫的春和殿。仪式就在乾清宫中举行。

朱由校和徐媛慧在乾清宫里相对而坐。喝完了交杯酒。就算大婚礼成。随后朱由校就要携着皇后到奉天殿“诏告” 大婚礼成。接受王公大臣、外邦使节的祝贺。此时的奉天殿。集合了大明朝所有的顶尖权贵。皇帝坐在龙椅上。皇后坐在其左下方。然后在御座两旁还设有两个宽大的蟠龙雕凤的宝座。分别是李太后和九千岁的位子。这一对曾经的盟友、现在的对手也都身穿吉服。在左右的簇拥下升殿就座。一品的文武大臣在奉天殿内分两队肃立。二品以下的官员和外国使节在殿外列队。就等着轮流上殿拜贺了。

折腾到这个时辰已经接近午时了。从早上就开始站在皇宫里等待的大臣、使节们都已经被晒得头晕眼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恨不得赶紧结束好参加御宴……刘子光这个南厂提督身穿蟒袍站在奉天殿的角落里。他腰间缠着软剑。两个胳肢窝下面的皮套里分别掖着一把64式转膛手枪。靴筒里插着匕首。可谓全副武装。再看太后左右的几个内操和九千岁身后几个身穿飞鱼服的太监。也是腰间鼓鼓囊囊藏了不少货色。这样的大场面谁不得防着点啊。

钱谦益看到太后和九千岁都到了现场。对殿外伺候的白文元打了个眼色。后者轻轻点了点头走开了。然后钱谦益清了清嗓子。拿出早就预备好的昭告书宣读起來……

皇宫里的人们眼巴巴地等着开席。宫外的宴席可早就开了。魏国公现在的身份更尊崇了一些。成了崭新出炉的国舅爷。他的帖子谁敢拒绝。他的面子谁敢不给。凡是沒有资格到宫里去的京军中级将领几乎都被他请到府里來了……偌大的国公府成了人声鼎沸。几百坛子好酒佳酿任凭大家引用。上好的菜肴流水一般送上來。国公爷更是亲自挨个桌子敬酒。逢人就干杯。大家喝的畅快之至。到底是客人太多。沒有多久徐增寿就不胜酒力了。当众吐的一塌糊涂。管家赶忙过來搀扶。向众人解释说公爷早上沒吃饭。现在空腹喝了那么十几斤酒就是铁打的汉子也撑不住了。众人也表示理解。说这么大好的日子喝伤了就不好了。让管家赶紧把国公爷扶进去休息。

醉眼迷离的徐增寿被扶进后堂之后。立刻清醒了。把吉服脱下。换了一身不起眼的清布衫子直接出了后门。纵马奔着城东方向去了。

城外紫金山上的孝陵卫军营。虽然也摆了三百桌丰盛的饭菜。但是有肉无酒。等徐增寿的快马來到营门的时候。三千人马已经饱餐战饭。穿戴好了盔甲列队完毕了。徐增寿也换了盔甲。佩剑、弓箭悬在腰间。大枪挂在得胜钩上。沒有半句废话。只说了五个字:“兵发紫禁城。”

孝陵卫的三千人马虽然只是守灵的兵。但是这些年來被徐增寿操练的令行禁止。指哪打哪。对命令绝对服从。将令一出。立刻大开辕门。迈着整齐的步子向朝阳门开去。孝陵卫不是野战军。沒有攻城器械。只有刀枪弓箭这些寻常兵器。不过朝阳门的守城军官早就被国公爷请去喝喜酒了。大部分官兵也放假进城耍去了。此时留在门口值守的只有几十个老军。看到一彪打着孝陵卫旗号的人马开过來。这些老眼昏花的家伙顿时惊的不知所措。国公爷手下的兵怎么扛着兵器來喝喜酒啊。沒等他们反应过來。孝陵卫已然杀进了城门。也沒难为这些人。只是留下五百兵控制了城门。然后继续开走了。这时候守城老军们才注意到这些孝陵卫的守灵兵们和以往装束不同之处。那就是每人脖子上都系着一根红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