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弹劾(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256 字 2019-10-08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刘子光站在奉天大殿之上。意气风发的讲解了当日如何大闹北京城。如何绑架小康熙。又是如何在上万蒙古骑兵面前全身而退的。听得众大臣如醉如痴。瞠目结舌。刘子光小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听中午十二点的广播书场。什么《杨家将》、《薛刚反唐》之类的评书听过不少。说起故事來颇有田连元的风采。虽然朱由校和魏忠贤事先看到过奏报。但书面的东西总归沒有当事人讲起來那么惊心动魄、引人入胜。

故事讲完之后。朱由校连拍大腿。直呼了三个好字。当场赐三杯御酒给镇武侯润喉。然后就准备早早退朝……和刘子光切磋一下车技。当魏忠贤一挥浮尘。用公鸭嗓喊出“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之后。一位相貌英俊。气质超凡的御史出班说道:“臣有本要参镇武侯。”

好不容易被刘子光营造出來的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氛围被这位御史一句话就破坏掉了。这也太煞风景了。人家镇武侯刚刚建立奇功回朝交旨。还被皇上赐了御酒。酒杯还沒收下去呢。他这边就跳出來要参镇武侯。这么不识相。难道是脑袋被驴踢了。

朱由校也很诧异。望了望这位不太面熟的御史。按住莫名的火气。道:“呈上來。”魏忠贤露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笑容。将那名御史手中的折子接了过來。转呈给皇帝。

刘子光也很纳闷。心说我刚回家啊。怎么又惹到这帮疯狗了。这个御史品级不低。应该是个副都御史。不过面生的很。看他瘦长的身材。剑眉星目。三绺胡须。脊背挺得笔直。端的是位美男子。

朱由校不喜欢御史。从郭铮案件开始就对御史们有些厌烦。但他是一个好皇帝。知道维持朱家的统治。少不了这些甘愿做恶人的御史。所以他很耐心的看了这位御史呈上來的折子。刚开始看的时候眉头还皱着。看完之后居然笑了。

“朕给你们发俸禄就是让你们这帮御史闲着沒事逗闷子的么。这也要参。你们能不能拿出精力多办几个的案子。”朱由校哭笑不得的说完。将折子扔了出去。折子在御座下面散开。能看见落款处几十个签名。看來这次还是都察院联名上书。动静不小呢。

“微臣以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做臣子的本分。我们都察院上下同仁。殚精竭虑。为陛下监察百官。不敢有丝毫懈怠。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今日镇武侯奉旨还朝。理应先进宫交旨。再回家享天伦之乐。可是他却眼中无君王社稷。只顾一己之私。居然先行回家。过了一夜之后才來面圣。这种做法往轻了说是不拘臣子之礼。往重了说就是无君无父。这样的人即使功劳再大也不能重用。所以我等都察院监察御史一致联名上本。弹劾镇武侯。望皇上发落。” 英俊的中年御史并不惧怕皇上发怒(www.ibxx.com)。反而头头是道、引经据典的说了起來。把旁边的刘子光气得直翻白眼。

“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不是皮痒了啊。老子回家看老婆也碍着你啊。”刘子光指着那个御史就痛骂起來。骂了还不解气。撸起袖子就要过去打人。被一帮大臣苦苦拉住。

明朝皇帝势弱。大臣们往往把持了朝堂的话语权。据说前朝张居正时期更过分。大臣都能指着皇帝骂:你这个小屁孩知道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正因为如此。皇帝才重用太监。打压大臣。可是 天启朝又不一样。朱由校削弱了厂卫的职权。等于自废武功。所以朝堂之上大家都沒什么顾及。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话……只要你能说得头头是道。

刘子光是个另类。他在京城众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个沒读过书。全靠武功和一点小聪明的粗人。当朝辱骂御史那是小菜一碟。谁不知道他老人家还曾经在皇宫之内当众威胁要杀礼部尚书全家呢。

不过这次林如海确实有点过分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也拿來参。而且事先沒有和东林党的大佬们打招呼。这让钱谦益等人也不大愉快。谁都知道都察院是东林的势力范围。这样乱搞不但无法给刘子光造成伤害。还会影响他和东林的关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不过也有一部分死脑筋的东林人士。认为林如海说得极有道理。事不分大小。有错就要指出來。这是监察御史的本职工作。不但不能批评。还要褒奖。朝堂上很快分成两个阵营互相辩论起來。闹得好像菜市场。只有魏忠贤偷偷的冷笑。

“下官林如海。对事不对人。还请镇武侯息怒(www.ibxx.com)。”英俊的御史面色如常。养气的功夫实在到家。刘子光嘴上说要打人。当然不会真的动手。毕竟天启朝的朝会不是台湾的议会。一帮大臣苦苦拉住他。他也就顺势收手了。不过并不打算放过林如海。他向皇上说道:“都察院污蔑微臣……还望皇上做主。”

朱由校挥挥手。魏忠贤扯起嗓子高喊一声:“肃静。”然后就听到皇上不耐烦的口气在问:“刘爱卿。林御史所奏之事可否属实。” 其实皇上也是明知故问。昨天刘子光一回來消息就传到宫里來了。当时南宫太妃还说呢。这个女婿好的很。知道疼媳妇。朱由校也很替姐姐感到高兴呢。

刘子光道:“林如海所言不虚。微臣确实是先回家的。”这种问題沒必要撒谎。他相信小舅子能帮他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