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虎踞雄关(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5073 字 2019-10-08

 距离天津卫东南百里。东濒渤海。西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的地方有一座坚城大沽口。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正所谓“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自古有着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

自从宋代开始。历代朝廷都非常重视大沽口。天津是北京的门户。而大沽口则是天津的门户。海上之敌若破此要塞。天津则不保。天津不保则京师危矣。满清精于陆战。水师羸弱。所以对大沽口的建设格外重视。要塞城高墙厚。兵员粮草充足。得知明军即将从天津登陆的消息之后。又紧急加强了防务。征集了当地上万民工。在海底栽了许多木桩以抵挡敌舰。

天刚蒙蒙亮。大沽口要塞望楼上。值了一夜班的清军士兵睡眼朦胧。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伸个个懒腰准备正想打哈欠呢。忽然间看到海天之间隐约有些东西。他张大的嘴巴忘记了合上。将头凑到千里镜上一看。我的天啊。明军果然來了。桅杆如林。旌旗蔽日啊。这名士兵來不及细看。急忙撞响了身旁的警钟。

警钟长鸣。这些來一直紧绷着神经的要塞士兵们立刻从床上爬起來。也不用穿衣服穿鞋。反正睡觉都是穿着的。拿起兵器匆忙赶往战位。警钟之后是锣响。梆子响。各单位的号令声此起彼伏。士兵们按照演练了多次的模式绞紧了守城弩的弓弦。经过改装的远程投石车也装弹完毕。一颗颗大石头外面裹了蘸了猛火油的皮子。装在投石车的弹巢里。士兵拿着火把站在旁边严阵以待……大队的弓手隐藏在城墙下。检查着弓弩和箭矢。随时准备登城作战。

清军的准备非常充足。把北京城的巨型守城弩都给搬來了。小树干粗细的箭矢预备了上千支。石弹。火油。炸药。粮草军械塞得库房里满满当当的。光是要塞里就有两万兵员。后方还有两万蒙古骑兵随时可以提供支援。天津城内还有五万绿营兵和数不清的辎重。就是打上一整年明军也别想攻破大沽口。

海河已经被铁链层层封锁。河道中还沉了几艘船。明军的铁甲船除非插上翅膀才能飞进來。至于明人引以为傲的飞艇。清军也准备了二十辆机动性很强的马车。上面架了仰角很大的床弩。专门用來防空。

要塞东面的海滩上。遍(www.biquwu.cn)布着拒马和铁蒺藜。还有不少表面掩饰的如同平地的陷坑。坑里竖着抹了毒药的竹签子。倘若明军登陆一定会有大苦头吃。

不多时大谷口要塞已经整备完毕。严阵以待。将军们披挂整齐。登上城楼眺望敌情。只见海面上停满了明军的战舰。当中一艘最大的艨艟舰上悬挂着大明朝太子少保镇武侯刘的大纛旗。

“他果然來了。”图海将军放下千里镜道。先前的情报沒有错。明军主攻的方向就在天津。身为满清头号武将的图海一生戎马倥偬。最喜欢的就是和强大的对手较量。前些年他因病在老家疗养。未能跟随先帝南征。一直引以为憾。听说明国出了个骁勇的战将。睿王爷都丧于他手。图海很不服气。认为这一切都是巧合而已。前两次清军的失败应该归结于粮草不继和睿王爷病体未愈。才被南人钻了空子。如果堂堂正正的开兵见仗。刘子光一定不是对手。

清军诸将都听说过刘子光的名头。看到他的旗号都不免暗暗胆寒。图海环顾左右。忽然仰天长笑:“今天就让此子來得去不得。大沽口就是他折戟沉沙之所。”主将的自信感染了将军们。一个个也跟着干笑起來。城墙上的士兵们不知道将军们为何发笑。不过听见这笑声。心里总算稍微淡定了一些。

“升起狼烟。一切暗计划行事。”图海沉声下令。狼烟警讯会通过烽火台传递给天津卫。传递给北京。整个大清的军事系统将围绕大沽口运转起來。一切为了击退明军而服务。在这条战线上将会集中二十万民夫。十三万大军。还就不信了。挡不住这区区几条破船。

登陆一起看。支持正版铁器时代。历史军事频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正映在大明舰队的身后。耀的清兵眼花缭乱看不清楚。正在此时。明军的炮击开始了。

一艘飞艇从艨艟舰上冉冉升起。却并不前行。只是停在舰队上空观察目标。引导校正炮击。一艘艘战舰将舰身横过來。黑洞洞的炮口朝着天。一团团硝烟腾起。火光中传來尖锐的啸叫。上百发炮弹越过苍穹。重重的落在海滩上。将那些拒马。铁丝网砸的乱七八糟东倒西歪。陷阱也露馅了。

虽然图海并不懂得热兵器作战。但他明白这是明军在做登陆前的准备。清扫登陆场的障碍而已。明军船队尚在要塞守城弩的打击距离之外。无法还击。只能等待敌人的下一步动作。

实心炮弹打在柔软的沙滩上效果并不理想。炮弹不像打在城墙上那样可以激起尖锐的石片。飞扬的沙粒不能造成任何额外的杀伤力。只有直接命中才能打掉障碍物。明军很快发现了这一点。开始向前移动。延伸火力覆盖范围。直接打击大沽口要塞。

明军的火炮射程比清军的守城弩要远一些。一阵炮弹砸过來。沒有经历过炮击的请军们不知道隐蔽。反而呆头呆脑的看着。炮弹落入人群。砸起一片血肉。落到城墙上。崩下无数棱角分明的碎片。打的清军哭爹喊娘。图海被眼疾手快的副将一个虎(www.shuxie8.com)扑压在身下。要不然也要挨上几枚砖石碎片。

图海掀开压在他身上的副将。大呼道:“守城弩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