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绿扁帽(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000 字 2019-10-08

 济南城。徐增寿和一班将军在城楼上观察着清军大营。清军已经几天沒有出营了。不知道在搞什么鬼。但是大营里整天战鼓擂擂。搞得明军心惊胆寒。国公爷也曾经派出过几支探马去夜谈敌营。但都是有去无回。洪承畴用兵如神。天知道他又在玩什么花样。为了保险起见。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棋牌官上來禀报。镇武侯有电报到。徐增寿接过來一看。哈哈大笑道:“天津已入我手。清军想必是已经接到消息。星夜回师了。众将听令。击鼓出城。”

蛰伏了多日的明军涌出济南城。摆开阵势。慢慢向清军大营靠近。但又不敢过分接近。生怕有埋伏。直到火炮已经可以打入敌营。清军营寨里依然沒有动静。于是徐增寿命令三百兵直冲入营。结果发现清军早已人去营空。

清军的营地里摆着许多战鼓。上面倒悬了山羊。山羊两个蹄子不断扑腾。敲响战鼓。彻夜不休。这才哄骗住了明军。徐增寿面红耳赤。他虽然勇武过人。但是领军经验实在缺乏。居然被这样一个简单的骗局给蒙了好几天。恼羞成怒(www.ibxx.com)之下。下令整军出战。收复青州。

徐增寿满以为清军主力已经被刘子光吸引回去驰援北京了。哪知道洪承畴根本沒有回军的意思。北京方面也沒有发命令让他派遣一兵一卒回京。因为睿智的康熙知道。只有前线打得好。京城的压力才能减轻。

洪承畴的大本营设在青州。夺城之后他并沒有大肆劫掠屠杀。而是张贴安民告示。约束士兵秋毫无犯。有两个小兵抢了百姓家的鸡。还被洪大帅拿住了斩首示众。人头挂在城门口示众了三天呢。至于老百姓最怕的反攻倒算问題。洪承畴也出乎意料的开恩。青州城外的千顷良田本來是满人的产业。后來明军來了以后都折价卖给了汉人。而且百姓们也都改回了汉人的发型和衣着……这严重违背了大清至今扔在施行的剃发令。不过洪承畴一概都沒有追究。谁的田地还归谁。不留辫子也不强制。政令宽宏的令人难以想象。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不杀他们的头。不抢他们的地就感恩戴德了。这些年山东是战争重灾区。明清反复拉锯争夺。你方唱罢我登场。受苦的还是老百姓。洪承畴的仁政赢得了一些民心。至少沒有人揭竿而起造他的反。除了鲁南的几座城市和济南青岛以外。山东已经尽入洪承畴之手。京杭运河也被清军掌握了。从北京运过來的军火物资充实着洪承畴的大军。使他的实力不断增强。

北京军械厂赶制出來的第一批火炮不是装备了京师守军。而是抢在明军水师进入京杭大运河水道之前抢运到了山东。随之运达的还有火炮的铸造之法和一批工匠。山东的工业底子比北京还要强。毕竟这里遗留着很多刘子光投资的工厂。利用当地现有的高炉、机器完全可以造出火炮和火绳铳。

望着眼前闪闪发光的铜炮和一箱箱严密包裹着的火药。洪承畴的眼中隐约有泪光闪动。太皇太后简直对他太信任了。那顺格日勒的蒙古精骑交给自己带领不说。现在又是这么精良的火器。不先装备危在旦夕的京城。反而发來给自己的绿营军。太皇太后和皇上简直是把大清的国运交在自己手上啊。想到这里。洪承畴忍不住向北跪下磕头。口呼万岁圣明。有这样的英主领导。何愁天下不平。

本來山东战场上两军算是势均力敌。各有千秋。但是徐增寿的指挥才能比洪承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明军将领骄横。各自为战。资源难以整合。所以屡战屡败。反观清军。虽然也存在满汉协同的问題。但是洪承畴就把握的极好。先是用高明的战略指挥折服了蒙古大将那顺格日勒。然后又拿出太皇太后的懿旨。让那顺格日勒知道自己有权利斩杀包括他那顺在内的任何将领。蒙古汉子都是豪爽之人。那顺敬重洪承畴是个英雄。便从此俯首帖耳。甘愿听令。

明军一动。清军的探马就报过來了。现如今山东战场已经是汉族人之间的战争了。只是夹杂了一些蒙古兵。根本沒有满族人什么事了。清军的探马都是汉人打扮。混迹于百姓间根本看不出來。明军缺乏骑兵。虽有车营炮营等先进兵种。但行动缓慢。侧翼沒有掩护。几万大军从济南开出來。如同羊屎蛋一样拖拖拉拉走在齐鲁大地上。分明就是一副讨打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