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8 论兵(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444 字 2019-10-08

 夏完淳和梁士贻都是京城新晋的青年才俊。文法诗词好的不得了。又是社团领袖。风头比当年的江南四公子还要更胜一筹。人们都说下次春闱这两人必当高中三甲。不出十年。就能进入朝廷中枢。

这样说不是沒有道理的。新一代的年轻人和侯方域那一代又有不同。以前的复社成员多是豪放公子。每日在秦淮河上饮酒作诗。喝得烂醉了再指点江山。议论时局。行事洒脱奔放。风流不羁。而现在的复社成员则完全沒了那种狂放的风格。连饮酒都是极少的。更别说流连于秦楼楚馆了。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整日就知道研读兵书。讨论军国大事。对大明乃至整个民族的前途进行探索。生活清苦节俭的很。

而夏完淳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这个少年出身名门。受父亲夏允彝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他五岁读诗书。七岁能诗文。十一岁就中了秀才。自幼跟随父亲游历山川。结识天下豪杰。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不爱八股文章。却博览天文地理数学史学。尤其对时局颇有兴趣。在松江的时候就和一些少年组建了爱国小组织“求社”。进京求学以來。在东林书院刮起一股探索时局的风气。学子们拜夏完淳为复社领袖。一改江南四公子退隐后复社颓废之气。隐隐又恢复了当年的风采。

而金陵书院的铁血社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梁士贻和夏完淳不同。他是山东农家子出身。受到红衫军的资助而进入当地社学读书。成绩优异被推荐入金陵书院。一进书院他就被这种思想言论自由的风气所吸引。凭着一腔热血建立了左翼社团铁血社。专门结纳爱国志士。

按理说复社和铁血社也算是殊途同归了。但是因为大家所处的书院不同。所以也就连带着这帮年轻人起了一较长短的念头。东林书院人气不旺。大多数辩论都在金陵书院进行。每逢两个社团论战。整个钟山地区的关心时局的青年学子都会跑來观战。可谓金陵书院一景。

夏完淳和梁士贻虽然都是风口浪尖的人物。但毕竟还是谦谦君子。金陵书院的规矩又是言论自由。不管是什么人都有畅所欲言的权力。所以当刘子光打断他俩的时候。两人都很有风度的说了一声:“请。”

刘子光道:“两位说得很起劲。很精彩。但是我想送你们一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与其在这里卖弄口舌。不如学班超投笔从戎。真刀真枪的报效朝廷。总比空口白话说什么杀光清狗要强的多。”

两人原以为刘子光是來辩论的。沒成想居然是來批判他们的。两人到底是谦谦君子。只是淡淡一笑。然后夏完淳道:“夏某早有此意。如今时局正处多事之秋。强敌环顾。虎(www.shuxie8.com)视眈眈。若不是为了遵从家父的遗命。夏某早就从军了。在袁督师麾下做一名将官。为我大明收复失地。开疆拓土。”

梁士贻也道:“我们铁血社的社友们早有这个打算。等学业有成就投身镇武侯的红衫军。做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将。”

刘子光道:“两位的精神可嘉。不过我想请问你们。凭什么入伍就能当将军。难道凭你们的夸夸其谈么。纸上谈兵谁都会。但是你们知道打仗的艰辛。为将者的所必备的素质么。

战争远非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做一名将军。首先要有坚强的体魄。过硬的武功。骑马射箭发铳。马战步战。样样要精通。不然士兵根本不会服你。其次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战场上瞬息万变。必须跟着形势不断改变对策。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把千万士兵的性命葬送掉。

指挥作战、行军布阵、沙盘作业、步炮配合、后勤补给。样样都是学问。正如你们刚才所说的。红衫军打仗全靠江南财力物力支持。那正说明现在的战争和以前的战争有所不同了。单靠着几本老掉牙的兵书。就妄想当将军。简直是笑话。”

两人被刘子光说得瞠目结舌。一时间却又无法反驳。听众们也听傻了。众人窃窃私语互相询问:此乃何人。但无人知晓。那位女公子也傻眼了。沒想到这位大叔这么能侃。居然把社长都给说得不敢还嘴呢。

夏完淳到底脑子灵活些。稍微愣神之后便开始反驳:“照先生的意思。我们倒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在下到认为兵者乃诡道也。并不一定非要多么强悍的体魄。只需要一颗精明的头脑即可。君不见孙膑、孔明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么。我大明讲究以文驭武。就是从这方面考虑的。单纯靠武力拼杀不是兵家正统。”

登陆一起看。支持正版铁器时代。历史军事频道。更多精彩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