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5 蝴蝶效应(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333 字 2019-10-08

 由于海外的粮食供给充足。户部修订了田赋的规则。不再征收实物税。全部折合成银钱上缴。而且大幅度减免了赋税。争取做到藏富于民。在这一点上。朱由校和钱谦益内阁做的还算不错。毕竟哪个皇帝都想做盛事明君。哪个大臣都想留名千古。

海外粮食的大量涌入虽然改善了往年看天吃饭的局面。但是也是一把双刃剑。本土的农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种出的庄稼卖不上价。只能屯在家里发霉。可是卖不出去又沒有钱交田赋。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

老天爷关上了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户。农民们虽然不能再靠种地养家糊口……但是城市里开办的各种工厂作坊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大明朝的海外贸易大大的拉动了国内的各种产业。瓷器、丝绸、棉布、纸张、机器都大量出口。原先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大工厂。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必须扩大再生产。买下郊区的田地兴建工厂。招募农民当工人。

在上海道周边的工厂里。一个成熟技工的月钱是十五两银子。学徒工和女工是五两银子。已经抵得上衙门小吏的收入了。再加上家里的薄田随便种点果树蔬菜。小日子过的滋润得很。再也不会像从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猪肉了……

城市里的手工业者逐渐演变成萌芽状态的资产阶级。脱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成为新一代的市民。大家口袋里都有了银子。就开始想攒点家当了。

千百年來中国人的习惯是有钱就置地。把流动资金变成不动产。再就是将银子藏进地窖以备不时之需。十年前日升昌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一些观念。不再将银子藏进地窖了。而是存入可靠的钱庄吃利息。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出现则再次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不再购置田产。而是购买股票和债券。进行资本运营。

大明朝的钱不少。这些年从海外的倭国、南洋、旅宋等地流入的银钱数额极其巨大……已经大大超过了开国时期的社会保有总量。根据日升昌大掌柜胡懿敏的估算。国内的银子应该在三十亿两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二是非流通的。现在这个局面正在慢慢改善。大批银子投入到股票市场。等于向上市企业注入资金。有了资金。这些企业就会发展的更大更强。现在大明已经逐渐从一个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封建制国家渐渐向真正的资本主义帝国靠拢了。

社会的发展不会单单依靠某一个人。在大明朝这艘巨大的航船缓慢的转舵过程中。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国铁厂的彭老厂主、日升昌的胡雪岩大掌柜、还有江南千千万万的小作坊主、小商人、甚至那些纵横海上的走私客们。都在潜移默(www.19mh.com)化地推动着这个伟大的进程。而刘子光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但不可或缺的角色。有了他的存在。这艘巨轮转舵的方向才会更快。才会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前行。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模仿旅宋国新卞京交易所建立的民间金融机构。由日升昌和镇武侯的夫人联合出资兴办。和户部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但承担民间企业的融资。也承办朝廷交代的股票债券发行任务。但是由于它模仿的那个主体本身就是不完善的产物……所以上海证券交易所虽然规模庞大。但依然脆弱不堪。各种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只能算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任何投机行为都可能严重打击这个初生的事物。

股票交易是一种资本所有权的买卖。各大商行的股份面向公众发售股票。这种资本凭据是用日升昌印刷银票的绝密工艺印制。造型精美防伪能力极高。正面是精心设计的图案。背面是可以背书转让的空格。股票持有人必须在交易所备案预留印鉴。转让的时候要到交易所缴纳印花税和佣金之后背书转让才有效。

但是这种方式比较繁琐。只适用于那些面额巨大、转让不频繁的股票。而对于面额较小。交易量大而频繁的股票來说。佣金还不够交易所发工资的呢。战争股票就是这种类型。一两银子一股的发行价。发行总量达数百万之巨。若是每天有十分之一在流通就够交易所忙得瘫痪了。有鉴于此。所以这种小面额股票实行的是无记名制度。而且不用缴纳交易佣金。直接在市场外面就可以交易。只是分红的时候需要到交易所领取罢了。

所以这种制度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中国人从來就不缺乏智慧。而且这种智慧用在钻空子上的时候特别高明。经过南厂的侦查。趁西票跌入低谷而袁崇焕的捷报还沒传來的时候抄底抢购的人并不是某个财阀。而是很多普通的个人。有农民、小商人、士卒、小军官、手工业者等。反正看起來不像是预谋好的行动。但是深入调查这些人的底细就会发现。他们都和军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某个兵部小吏的亲戚。或是某位总兵府里的管家。或是哪个禁军千户的本家老表什么的。这些人平均每人都购入了十数万股的西票。虽然西票早就跌破发行价变成每股一二十文铜钱了。但这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绝非这些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