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风起陇右(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4279 字 2019-10-08

 根据征西大将军的指示。无数机器、燃料、工人、技师从全国各地向长安汇聚。他们将在这里建造红衫军战略西进的工业基地。铝厂、铁厂、煤矿、机器厂等都在关中平原上筹划了厂址。

为了配合这种大规模的迁移。黄河被疏浚了。铁道铺的更远了。城市之间的官道也挖了排水沟。铺了石板和沙子。下雨天再也不怕泥泞了。刘子光用海外和股市上赚來的钱兴建了这一切。带动了全国各省的大修路运动。为了向镇武侯的厂子出售原料。各地官府大兴土木修建道路。将农田平了修成能八匹马并排走的马路。用石磙子來回碾压。然后撒上碎石。虽然不比现代化的柏油路……但也是相当的先进了。

山西已经尽落于刘子光之手。康熙政权仓皇北上。企图通过漠北抵达辽东龙兴之地重起炉灶。可是蒙古草原此时已经是扎木和骑兵的天下。可怜十几万八旗军民。在茫茫大漠上被蒙古人杀的狼狈不堪。大队人马抱团走还好些。无数落单的人不是被草原上的野狼打了牙祭就是被蒙古人虏去做了奴隶。就连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接受现任的察哈尔汗扎木和的要求。留下一百万两从山西搜刮來的金银财宝算是交了买路钱。这才绕过了大漠、翻过了大兴安岭抵达辽东。一路上死伤累累。十几万人到了辽东只剩下寥寥五万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晋中乃富庶之地。朝廷不可能放任刘子光盘踞。所以当山西收复的捷报传來之后。内阁就迅速拟定了山西省布政司、按察司、指挥使司的人选。又委派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员为巡抚。报皇上御批之后星夜赶往太原府赴任。但是刘子光的动作更快。将满清沒有掠走的银钱搜刮的一干二净。山西著名的商号票号也收归镇武侯名下。招牌和人员还沿用原來的。但是侯爷重新注资。完全控股。自此刘子光手里也有了一家大规模的票号——大德兴。

打西夏不同于打满清。西域距离中原万里之遥。沿途多荒无人烟。沒有道路。缺乏水源。难以保证部队的补给。尤其对于红衫军这样的现代化军队。更是严重掣肘威力的发挥。所以刘子光现在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基础建设中來。倾其财力物力兴建从中原至长安的铁道。只要火轮车开进來。大型装备的运输就不成问題了。刘子光将自己掌握的几个省的资源和上千万计的银两统筹运营起來。再加上自己的铁腕控制。一切难題都迎刃而解。

铺设铁路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百姓的田产或者祖坟。如果绕道的话成本将会大大上升。而且先例一开就沒法控制了。所以刘子光指示遇到此类情况一律给予丰厚补偿。征用田地的在别处给予两倍面积同等土质的田地赔偿。征用坟地的帮着迁坟不说。还免费给修成全汉白玉砌成的陵园。另外再给成千两银子的慰问金。按理说这样的条件也算是宽厚了。可是就有那不开眼不上路的。撒泼玩命就是要阻挠铁路的施工。有人是想要更多的补偿。有些人是确实孝敬祖先。不肯妄动祖坟。对于前一种情况刘子光的指示是对敢于敲诈勒索的人送官严办。一分钱补偿沒有不说。还要吃上几年牢饭。后一种情况就比较难办了。毕竟社会风气如此。动了人家的祖坟等于奇耻大辱。首先铁路方就不占理了。铁路从徐州府刚修到河南商丘境内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按照规划。铁路需要征用当地一大户人家的祖坟。这家人有钱有势。自然不在乎赔偿。抵死不愿意征地。可是铁路因此改道的话就要开山凿隧道。费用直上天文数字不说。工期还要大大延误。负责施工的小头目被逼急了。带着工人打伤了大户人家护坟的家丁。这下子可戳了大祸了。这家人立刻通知了在京城当大官的亲戚。这位高官亲戚不是旁人。正是当朝礼部尚书侯恂侯老大人。侯恂一听刘子光要挖他们家祖坟。登时气得火冒三丈。这不是明摆着要破坏老侯家风水么。好端端一个儿子被刘子光弄成了太监不说。现在居然又欺负到列祖列宗头上來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侯恂当即联络了都察院的一帮人。重重参了刘子光一本。这事就连皇帝也觉得为难。不迁坟吧影响西征大计。迁坟吧。又实在说不过去。权衡再三朱由校决定还是给侯恂这个面子。一道谕旨发给刘子光。责成他不得破坏侯家的风水。

事情闹到告御状的份上。若是一般人也就让了。可是刘子光却不如此。正因为对方是老对头侯家。所以他一定不会吃这个瘪。于是一道陆上高架桥从侯家祖坟上横跨而过。硬是一个桩子都沒打在侯家地皮上。这是最新式的高架斜拉钢索桥。全世界首创。也是被侯家人逼出來的举措。这下可好了。火轮车天天从头顶上过。闹得侯家的祖先不能安静长眠。效果还不如迁坟呢。侯家人大怒(www.ibxx.com)。再次进京告御状。可是这回皇上可不再支持他们了。人家一个墩子都沒设在你们老林子里。还闹着什么趣。侯家人吃了个哑巴亏。只得悻悻而去。但是侯恂自此便更加仇恨刘子光了。当然这都是以后慢慢发生的故事。毕竟修建铁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登陆一起看。支持正版铁器时代。历史军事频道。更多精彩等着您。

修铁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打西夏也是一样……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朱由校很明白这一点。最近一段时间他正跟着黄宗羲学习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历史故事呢。黄宗羲讲得精彩。朱由校听得专注。听得心潮澎湃之时。这位年轻的皇帝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刘彻做了比较。觉得自己和这位汉人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着实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幼时都受到太后的压制。长大后励精图治。内灭叛乱。外拓疆土。堪称一代英主。而此时正在陕西筹备西征大计的袁崇焕和刘子光。也被朱由校顺理成章的想象成了自己的卫青和霍去病。一个老成持重。一个锐意进取。有这一对将帅在。再加上大明朝的倾国之力。何愁西夏不平。边患不灭。等西夏人被逐到极西之地后。大明朝就四海升平。万国來朝了。恐怕就连洪武年间也沒有这样磅礴的气象吧。

“届时朕一定要登泰山封禅。向天下昭告天启朝的丰功伟绩。”朱由校信誓旦旦发下了宏愿。同时他对又对魏忠贤交代道:“钦密司的行动先缓一缓吧。朕开疆拓土需要人啊。”魏忠贤低眉顺眼应了声是。旁边的黄宗羲只是微笑却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