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4 迅雷铳(1 / 2)

铁器时代 骁骑校 3830 字 2019-10-08

 从地面上很难看清楚红衫军营地外围的篝火正好形成一个“T”字形。但是在空中就能看得很分明。这是红衫军空降场的标识。飞艇悬停在空降场上方。便开始空投物资。

无数白色的降落伞和雪花一起从空中飘下。重重的砸在地上溅起一团雪雾。每个降落伞下面都拴着一个长方形的木箱子。箱子外面用铁皮箍了三道。坚固异常。撬开箱子后能看见里面装着五支精致锃亮的新式火铳。箱子底还垫着简明版的说明书。上面沒有字。只有图解。就连不识字的士兵也能根据说明书操作这种新式火铳。

除了火铳箱子。还有盛满子弹的弹药箱。外面同样用铁皮箍着。里面是蜡纸包裹的子弹。每十二发一小包。可以直接压在这种新型火铳的弹匣里使用。木箱子上用黑油漆标明了火铳的名称。乃是钦定天启十四年式兵部监造迅雷铳。用藏在铳托里的管状弹簧弹匣供弹。可以装填七发子弹。火力持续性比原來最先进的转轮五连发要强。

迅雷铳是刘子光从北京带回來的人才戴梓研制的。从研发到定型不过几个月时间而已。这里面既有戴梓的奇思妙想精心设计。更有大明坚实的金属化学工艺作为依托。若是沒有合适的钢管。无烟火药。即使如戴梓这样的巧匠能人也难以设计出这样精妙的火器。

刘子光也是第一次拿到迅雷铳。他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这支利器。胡桃木的枪托。黄铜的机匣。精钢的铳管。还有锋利的刺刀。通体上下闪耀着文明的光辉。铳托里可装双排七发定装零点三寸口径的子弹。每次扳动扳机护圈下方的压杆。就可以迅速地退壳上弹。动作一气呵成。快捷无比。而且射程和威力都很不错。所以被兵部军工署那帮学究命名为迅雷铳。倒也名副其实。

原本红衫军装备了两种火铳。一种是步兵用的单发击针火铳。这种武器的优点是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缺点是射速慢。打一发得装一发。还有一种是骑兵用的五连发转轮马铳。这种武器虽然可以装弹五发。但是由于转轮的天生缺陷。转膛和铳管之间的气密性问題无法解决。所以射程和威力都受到限制。无法全面装备部队。而迅雷铳则同时解决了这两种武器的缺点。既保证了火力持续性又保证了射程和威力。如果非要指出缺点的话。那就是分量稍微重了些。每支迅雷铳重达八斤。可是瑕不掩瑜。这支火铳必然将在历史舞台上占据相当长久。相当重要的位置。(就是著名的温彻斯特压杆式连发枪的中国版)

运输飞艇并沒有配备炸弹。投下给养乘着夜色离开了。天寒地冻。西夏人的斥候在风雪中也沒发现明军阵地上的变化。他们在忙碌着准备凌晨时分的进攻。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夜。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人和马一张嘴都是一股热气。久居西域苦寒之地的西夏兵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给战马的蹄子上裹着破毡片。以防止马蹄在冰面上打滑。今夜气温骤降。活活能把人冻死。想必那些汉人早已经冻的伸不出手來了。待会冲锋过去怕是不会遇到像样的抵抗了。

五更时分。天还是黑漆漆的。西夏军的骑兵悄悄完成了集结。数万骑兵聚集在白天用死人堆出來的通道前。竟然沒有发出任何声音。等到东边出现一丝鱼肚白的时候。丹济拉一声令下。万马奔腾。西夏军发动了最后的冲击。

白天已经消耗了整整三万人。红衫军挖的战壕都被填满了。真可谓尸横遍(www.biquwu.cn)野。惨烈至极。想必敌人的弹药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凌晨是人最感到疲乏和寒冷的时候。而微弱的光明又不会导致己方的误伤。所以丹济拉才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总攻。

雪地厚实。早先落地的那些已经化成了冰。西夏战马蹄子上都缠了防止打滑的东西。成千上万的战马踏着积雪而來。骑士们身着带着长长出风的皮袍子。威风凛凛。皮帽子两侧垂着狐狸尾巴。更显英姿飒爽。马刀雪亮。长弓在手。一同驱动坐骑。从小跑转成快跑。然后变成狂奔。两军相距不过数里之遥。虽然有些积雪但也不至于影响马速……西夏骑兵迅速接近了红衫军的大营。只见营垒中一片死气沉沉。连个人影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