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61)恐惧流言(1 / 2)

 换了旁人,张华轩可以不加理会,甚至托以心腹,比如军中的不少心腹将领都受过张华轩的明示暗示,晓得自家的大帅野心不小,虽然各人迷迷糊糊,不知道张华轩的野心到什么样的地步,不过在张华轩手下当兵吃粮,主帅指哪打哪的那点子觉悟各人还是有的――这样一路试探下来,张华轩自然极为满意。</p>

军官是这么着,普通的士兵自然也是分批逐渐拉拢试探,第一批送到讲武堂学习的军官倒不一定是最为精锐的,而是最忠心的,是他张华轩将旗指处,敢往紫禁城里冲杀的角色,若是不然,不管怎么勇猛善战,却终究算不得淮军的根本班底。</p>

这些自然是张华轩内心中藏的最深的秘密……就是亲近如张五常,他这会子也不能完全交底,最少在目前看来,不管是远在北京的咸丰帝或是恭亲王等诸多王公大臣,又或是那些多嘴的御史们,或者是两江的直系上司,府道地方官员,对张华轩及他的淮军都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疑心。</p>

张华轩身家清白,祖宗几代都是老实本份生意人,到了张华轩这一辈,国家大乱,富贵之家拿钱出来办团练是整个大清全国各地都有的局面,比如夏秋之交在淮北加入淮军,正在淮军里各带一个营头的张树声与吴长庆、刘铭传等将领,他们都是肥西和舒城一带的地主豪强,太平军兴兵犯境,出来自办团练的便是这样的地方大族,朝廷对他们并没有疑心,或者是说,在地方团练做大做强之前,不会有任何人对一支地主豪强的团练武装产生任何怀疑。张华轩的淮军规模日大,屡战屡胜,这当然会引起一定程度上的疑忌,不过好在张华轩处置得法,平时为人谦冲有礼,除了淮军越做越大,在地盘上的要求并不很高,而除此之外,又与京师官场和两江官场相处都甚是相得,如此这般,再加上去岁秋冬之际湘军越战越强,除了湘潭一战大胜太平军外,又至湖北江西各地做战,克复武昌之后人数也由不到两万翻了一倍有余,湘军不比淮军,除了曾国藩外,还有很多名臣宿将大儒和地方上的豪强大姓参与其中,论起硬实力湘军远不及淮军,论起软实力,现在的湘军集团可要比淮军强过许多,这么着一来,湘军就引起了朝廷格外的关注,就是在历史上,湘军也确实是在这一年走进众人的视野,而清廷的中枢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打压湘军,不可使这一支汉人武装继续坐大,一派则主张扶持利用湘军,对曾国藩持彻底信任的态度。</p>

</p>

而在岁末年初,太平军的西征军主力也重新集结准备,湘军也是摩拳擦掌,准备由各地攻往安徽,割断天京与长江上游的联系,两边都是要倾尽全力大干一场,现在朝野的目光都投注在了湘军与太平军的身上,委实并没有人来关注和怀疑张华轩的动向,所以,沈葆桢刚刚这一句话,应该是他自己观察而得出来的疑问,借着这一机会,单独向着张华轩发难。</p>

这么一瞬间的功夫,张华轩已经额角微微见汗,而心思更是转了这么一大圈,倒不是他不够沉稳,论起智略学识,这个时代不少人是天性聪明,不在张华轩之下,甚至远在他之上,而论起官场谋略,城府心机,哪怕就是老狐狸曾国藩,张华轩也有自信与他一较高下,沈葆桢虽然世家子弟,学识学问气质风度经验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不然张华轩也不会如此倚重于他,可是论起心机急智来,却是要远逊于张华轩不止一筹。</p>

想通了沈葆桢此举的用意,张华轩也不禁松了口气,当下似笑非笑,向着沈葆桢道:“振岳说的话不全,礼谦下士之前,尚有恐惧流言之时。”</p>

沈葆桢问的隐晦,张华轩却也是答的巧妙。一问一答,俱是从两句极有名的诗句中而来。</p>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礼谦下士时。”前者曾经大权独揽,被人指责有篡位的异志,而最后却是谦冲隐退,千载之下一直传为美谈。而后者却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未上位前是谦冲君子礼谦下士,博得美名后便辣手篡位,代汉立新,两人如此一对比,说的便是权臣在历史之下的尴尬。</p>

张华轩的话虽然撇清,表示自己现在恐惧流言,而且隐隐指责沈葆桢不信任自己,而与此同时,却也是自视甚高,隐约之间,竟是以周公自诩。</p>

沈葆桢却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者说,便是注意到了也并不如何介意。毕竟对他来说,张华轩有些许狂放甚至比喻不当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他唯一在意并惶恐的,确实是这一段时间在淮安看到的一切,都让他隐约觉得,张华轩固然是现在安定苏北与淮北的能员,他的淮军部下也确实是天下一等一的精锐,不论是对起义造反的农民军,或是如张华轩所说,将来要对抗那些野心勃勃要来侵犯中国利益的洋人,前者是绰绰有余,后者想来也并不如何吃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