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04)肃反(2 / 2)

各人均是听的凛然,张五常心领神会,上前将那些前一阵子反攻倒算的田主士绅名单交上,然后便是造谣生事的,借机搅风搅雨的名单一起呈上,张华轩拿在手中,扫了一眼,然后将名单一抖,冷笑道:“这些人均是发匪与捻子的党羽细作,既然要拿,就要除恶务尽!着令:淮军即刻接收淮安府与周围诸县防务,解散三班衙役,淮军拿人,城管局负责接手所有的州县城内治安,捕到的人,要严行拷打,将其党羽一体拿尽,不可有半点姑息,晓得么?”</p>

这一次淮军将士们却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了,刚刚杀的是自己人,同情当然说不上,不过兔死狐悲的感觉总会是有,看着以往的兄弟被杀,心理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波澜,不过如果是奉令铲除异已,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p>

当下诸名管带级的军官一起围拢上前,听着张五常把各种名单交在各人手中,然后分派任务,划定区域,乱了半个时辰后,已经是下半夜时分,月亮升起老高,阵阵清风吹的人通体舒爽,不过在百来支火把映射下的千多身着戎装的军官,议论的却是无数人的生杀予夺。</p>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布置下去,大伙儿不要当是儿戏,也别以为不是打仗就掉以轻心,经此事后,淮安诸州县将与淮军一样凝结为一个整体,如此大事,怎可不慎重行事?”张华轩在布置完毕之后,向着众人郑重吩咐,在又一次得到响视的回答之后,他满意一笑,最终带着一丝神秘道:“去吧,大伙儿都精神一点,这件事就叫肃反吧,等肃反做完了,淮军还会有大动作。”</p>

众人当然不知道肃反是什么意思,不过倒是都对张华轩嘴里的“大动作”极有兴趣,不少人在心头揣测,难道淮军准备誓师北上,直捣北京?想到这里,众人都是精神一振,都已经是当兵吃粮几年的人了,这几年来太平军也好,捻子也罢,还有八旗,绿营,团练,什么样的军队淮军没有见识过?托大点说,两万淮军集结在一起,就凭二十万八旗六十万绿营全部集结在一起,怕也不是对手吧……</p>

一想到随时可能会成为开国功臣,不少名利心极重的淮军军官都是眉开眼笑,这年头清朝在士绅地主阶层的人心还没有尽失,不过在老百姓心里已经是差不离了,要不然,也不会让太平天国那帮扶不上墙的烂泥占了几省的地盘,以全国之力攻打,还坚持了十几年之久。</p>

淮军将士各怀心思离去,张华轩心里极是满意,今晚此举确实是有点残酷,不过肃清了军中不稳定分子之后,淮军势必会更加团结,而在全军哨长以上的军官面前展露了自己杀伐决断的一面,想必也会使这些人更加忠诚与小心,同时,也会对自己包括淮军的前途,有着更大的信心。</p>

淮军的实力,完全可以有野心,在适当的时候展露出这种野心,才是上位者应该做的,不然,属下的人会因此上位者缺乏野心而失望,进而使得整个集团丧失向上的动力,转而向下不可收拾。</p>

曾国藩的湘军便是如此。起事之初锐意攻伐,湘人彪悍轻死,太平军西征精锐亦不是对手,虽有咸丰五年江西南昌之围,不过只是当时双方力量相差太大,而且南昌之守也使得石达开没有办法,最终在咸丰六年初弃围而去,曾国藩得以保全首级,重新收拾湘军,自此之后,湘军便成为太平军之死敌,一直到攻破天京时,湘军人数已经十余万人。</p>

可惜的是,湘军人数越多,形成的小团体便越多,而腐败堕落的速度也是极快,比当初的绿营要快的多,原因多种,而最重要的就是曾国藩没有野心,不愿也不敢真正的整合湘军,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一个团队没有长远的目标,而且曾国藩几次让权,主动让旗人做总兵,期间还有丁忧返乡完全放弃指挥权的事,虽然在他个人的名节上让朝廷彻底放心,不过在太平军剿灭之后,曾国藩自己也是承认:湘军不可用矣。</p>

张华轩今日行事,就与曾某人绝然不同。虽然没有明言造反,不过几年经营,势力已经盘根错节,此次连朝廷也奈何不得,而更令淮军上下归心的便是,朝廷根本不敢处置张华轩!</p>

所为何来?就是因为有淮军这个实力庞大的集团,在如此的心理暗示之下,自觉自愿成为这个团体牢牢一份子的人,骤然增加,而且几乎不可能再改变。清廷因为要调整战略做出的这一点小小的妥协和让步,已经完全让张华轩利用起来。整肃淮军之后,再继续肃清境内的异已份子,只要很短的一点时间过去,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