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13)淮军,进击(1 / 2)

 出兵的时间挑选在十一月中,第一镇编成的八千人全部是淮军百战精锐,随便挑一个老兵出来,在新练军中最少能当一个统领十五人的棚长,至于放到八旗里,才能最少也是一个佐领或参领吧,至于给绿营……最少也能干个副总兵。</p>

所以第一镇编成的时候,所有的淮军将领都心疼的直咧嘴,不少人还倒抽着冷气……编给第一镇的全是一水的老兵,带兵的将领心里当然都明白,一镇主力全是由老兵组成是怎样的概念。除此之外,第一镇的总兵亲兵队还拥有一百五十支最新式的后膛枪配给,而后膛枪现在的总数也不到五百支,其余的将领腆着脸求,张华轩最多也就批上几支,让这些大将们玩个新鲜就算,想配给部队,最少还要过一到两年的时间。毛瑟兄弟不愧是制作枪械的天才,而且这半年多来张华轩给了步枪工厂尽可能的最大支持,车床膛床与熟手工匠已经配给到位,比起毛瑟兄弟在家乡合伙兴办的那种手工小作坊要强上百倍,不过就算如此,以淮安的这点工业生产能力还是不能与欧洲相比,毛瑟后膛枪在被普鲁士军方看中之后,几年时间就生产了十万支以上,不过以目前淮安的军工生产能力,全部投入用来生产后膛枪的话,每月最多也就六百支左右,而且是在完全放弃生产前膛枪的前提之下。</p>

可惜大战在即,目前的紧要目标是打跨清军与太平军这两个大敌,张华轩绝不可能把全部的生产能力都用来生产淮安一八五五,而只是命令每月保持在一百到二百支的产量就足够了,其余的生产能力,仍然用来大量生产前膛步枪。在经历了两年的努力之后,前膛枪的产量已经提高到每月千支左右,这种出产量已经和后来投入几百万两白银的江南制造局相差无已,而大量出产的步枪也使得淮军的装备精量度大大上升,已经不在欧洲列强之下了。</p>

以第一镇来做例子,八千多人的军队配备了四千支前装滑膛枪,一百五十支后膛枪,一百五十门的火炮,连同骑兵部队之外,还有五百匹战马与一百辆大车,除此之外,当然还有配给士兵及后勤辎重部门使用的各种器械,这样的配给与装备水平,已经超过了国内任何一支军队,而且并不在配给在远东的英法列强军队之下。</p>

在十一月十二号那天正式出兵,当然名义上只是把淮军向北调配,驻防在洪泽与涟水一带,好随时进击太平天国盘踞的南京,以支持清军正在镇江展开的军事行动。自从九月开始,清军调集兵马,集中了几个大营的军队围攻南京身边的重镇镇江,镇江守将吴如孝虽然不是一等一的名将,不过为人谨慎小心,而且抚恤士兵,爱兵如子,所以镇江城中的太平军士气不低,清军连月围攻,几次攻上城头,却始终不能破城攻入,在面临清兵的强大压力之下,吴如孝已经几次派人到南京求援,而东王杨秀清严格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知兵的人,从去年他在湖北的胡乱指挥就能看的出来,在一八五四年,湖北与湖南等地的军事行动都直接在东王的指挥之下,结果湘潭与长沙大败,湘军打的风生水起,慢慢蜕变成一支强军,武昌也第二次落入敌手,太平军在古荆州这样一个四战之地被打的灰头土脸,派出的精锐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当然与杨秀清的胡乱指挥是分不开的,等杨秀清后来认清局势,在一八五五年初就派出石达开做前敌指挥而不加干涉之后,石达开已经成功的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清军打的灰头土脸,只要南京不给他添加麻烦,任由石达开在南方发展,肃清整个南中国显然是迟早的事情。</p>

不过杨秀清显然不是一个能忍住的人,今年的大捷他把大半的功劳都算在自己头上,天王洪秀全已经被他剥夺了所有的权力,就在半年之后,他就会要求洪秀全册封自己为万岁,当然,那是在太平军西征主力被他全部抽调回来,解了镇江之围又破了江南江北两个大营之后的事了。在杨秀清看来,一八五五和一八五六这两年的军事行动无疑都是成功的,是辉煌无比的,而做为天国实际上的当家人,他当然有权力要求更高的待遇与荣誉。</p>

镇江一被围,自信满满的东王却是慌乱了手脚,他根本就看不出来现在江西与湖北的战事是多么重要,而镇江被围南京却坚若磐石,以当时南京的城防水准,附近的清军打下两年也未必打的下来,事实上到天国最后湘军以百战精锐十万大军打了一年多才把南京给攻了下来,还是李鸿章用湘军不行就上淮军的激将法后,湘军唯恐大功落到别人手中,拼死狠打的结果。而杨秀清看不到这一点,慌了手脚的东王连下军令,让石达开暂且放弃江西的战事,秦日纲则放弃湖北的战事,两军一起回援镇江,打跨部署在南京附近的清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