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74)天下第一(2 / 2)

以前淮军也是有过境的部队,不过显然因为徐州附近没有能威胁到军队的存在,所以只是派小队斥候巡查一下,大队的淮军就入城或过境了,今日却与往日绝然不同,一队又一队的淮军把徐州的七处城门全部控制下来,而且又有相当数量进入城内戒备,看这模样又不象是要过境,却把城内外的徐州父老们闹了个不明不白。</p>

有几个显然是机灵人物,知道这样的排场怕是要有大人物经过徐州,或者是要到徐州府里暂住,当下都是涨红了脸,暗自里猛使眼色,猜测是哪一个大人物要来徐州,才会有这样大的阵仗。</p>

要知道警戒各城门也还罢了,警戒了城门又肃清城内街道,算算这一处就用了几百兵,前后几座要道城门都控制起来,怕不得有两千多骑兵才能办到。而众人都是知道,淮军是以步兵克骑,哪怕是要打到山东和直隶平原也是以步兵和炮兵为主,骑兵极少。这种情形当然是有特殊原因的,淮军以火器之利无敌天下,开初立军时也是以纯火器部队为主,火器部队耗资极多,而且一个火枪兵只要训练十天就能上战场,半年以上就是训练有素,参加几次实战就是精锐之师,而一个骑兵花费比火枪兵还要高昂,要成为精锐之师最少也得耗费几年的时间,淮军在成军之初只是一支普通的地方团练,并没有那么多财力物力去建设骑兵,况且,以时人的眼光来看,一支精锐的骑兵是一种恐怖的战略力量,在清朝慌了手脚的初期还能不限制团练,到了后来阵脚渐稳后,连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的名臣儒臣都受到地方官的限制而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就是因为朝廷在后头支持地方对汉人团练进行打压,要是淮军当初就建设一支强劲的骑兵部队,怕是没有机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了。</p>

因为开头不能成建制的打造骑兵,所以淮军的骑兵虽然在三河镇一役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而且在侦察与反侦察上得力很多,但是时至今日也没有打造大股骑兵的道理,况且南方良马不多,不似北方组建骑兵那么便利,捻子也是到了河南与山东、直隶等地后,才有了有马匹和骡子组成的十几万人的浩浩荡荡的骑兵。</p>

时至今日,淮军的骑兵仍然不多,每镇加起来也就一个营的组制,负责前线的哨探与剿灭敌人的小股侦骑,这一些情况淮军并没有当成多大的军事机密隐瞒,所以驻军所在的地域内百姓们也知道淮军的骑兵并不很多。而今天就在众人眼前就忽然出现了这样大股的骑兵,这让很多人只觉得心中甚是奇怪,心中都是隐隐约约想到了些什么,却是抓不到实质所在。</p>

而更加精明的人都是在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眼前这队骑兵不仅数量上多的出奇,而且在装扮与神态上,却是让人看出了一点门道。黑色的高檐军帅下是一身鲜红的军服上配着黄色的铜纽扣,腰间还扎着武装腰带,一排黄色的尖头子弹旁边还悬挂着一柄锐利的长刀,背部,则是一支比步兵长枪稍短的骑步枪。</p>

这样的装备打扮,任是再猥琐的人穿在身上也倍添精神,何况这些骑兵小伙子一个个都是精气神十足,个顶个的英俊帅气,徐州人算是接近北方,说是江苏州府其实民风长相个头都偏向于山东,从古对今,夸说的都是山东大汉,而眼前这些个骑兵汉子虽然都是骑在马上,不过粗粗看去,全是个顶个的八尺大汉,按现代说法,那就全是一米八以上的大高个儿。</p>

这样一支装备变态的精良和美观,骑兵所乘骑的又全是一等一骠肥体壮的好马,骑兵本身又是一个个都身高马大的威武,这支军队,怎么看,也不象是一只普通的军队啊。</p>

清朝当然没有挑选仪仗队和禁卫军的传统,皇宫和京师当然都是用的满洲旧人,只要关系够亲近,到了咸丰年间,骑不得马射不得箭一样能做侍卫和护军,其实在嘉庆年间满洲侍卫和护军们就腐败的不成模样,天理教在京师起事,勾结军中太监冲入禁城,侍卫们要么反应不及,要么落荒而逃,最后还是事实上的皇太子旻宁自己个拿着火枪去抵抗天理教徒的入侵,还亲手打死两个。这样,一方面是说明了清朝统治者仅有的武勇,一方面,只能说是一种悲哀,皇宫重地都发生这样的事,实在是太丢脸了。</p>

汉人的传统可就不一样了,帝王身边,向来不缺乏真正的英勇精锐之士,从汉代的羽林孤儿到唐朝的南北衙禁军,然后是宋朝的上三军与班直……到现在淮军的中军。</p>

就在徐州老百姓们眼前的这一支军队自然不是普通的淮军,事实上,他们就是精挑细选,不论是在战斗力和忠诚度还有装备上都远超普通淮军的号称天下第一雄兵近卫军。(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