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178)忧心忡忡(1 / 2)

 张华轩这时候却是没有什么闲情雅致了。敷衍好了城门口的徐州父老后,他迅速打马入城——最近几天的麻烦事很多,搞的他极其头疼。</p>

淮军的北伐主攻集团三个镇计三万人都打到临清了,北上直隶攻到京师也就是十来天功夫,敌军守城则守城死,敌军野战则淮军有信心在北方平原上与大清的末世铁骑打一场轰轰烈烈的野战———淮军相信自己的实力一定会得到最后战争的胜利。这一点,从前方将士的高昂士气能看出来,从领地内文官武将和普通百姓们对前方战事的漫不在意的神情能看出来,没有人会害怕决定别人生死的战争。淮军已经在天下人心目中竖立起了一块不败的招牌,淮军领地治下不论男女老少,对淮军野战战胜僧王的清军骑兵主力抱有百分之一万的信心。</p>

淮军士气高涨,领地内的军属们对此战也报有同等乐观的态度,后方的民气当然会影响到前方将士的士气。请战信如同雪花一样飘到后方的军务处。这种表决心的办法当然很形式主义,也是在淮军建军之初时就由张华轩推广实行,虽然是形式主义,其实也颇能反应军心士气。随着淮军军人地位的日渐提高,淮军领地内扩军也告了一个段落,现阶段来说,淮军的人数已经足够用了,前方将士中有不少是新招募的士兵,经历了漫长而坚苦的训练,他们有信心在战场上建立起不输给老兵的战功,谁都希望,在打完仗占领北京回到家乡之后,自己的胸前能挂上那么一块或者是更多的勋章。要知道,淮军老兵胸前有一块郧章的还算平常,如果有上那么三四块或是更多的郧章后,在整个淮安府不论是城内还是乡村的小道上,任何人都可以用眼睛看着天走路,沿途所过,大姑娘小媳妇那种爱慕的眼神足以让一个没有参军的小伙子钻到地底里去。在郧章这种没用的小铁牌推出之初还没有人重视,到了现今,除了郧章所带来的实质的奖励之外,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与高人一等几乎让淮安各地的青年小伙子们眼里出血。</p>

谁不想趾高气扬的走路,谁不想在一身漂亮的军服之外还有几块记念武郧与忠诚的郧章挂在胸前?所以现在淮军的战斗力简直是令人恐怖般的增长,这些淳朴的小伙子们已经被军服、军靴、武装带、郧章、崭新的火枪与雪亮的刺刀所组织起来的整套的来自军国主义体系的提升军队士气与荣誉感的小花招们激的兽血沸腾,现在的淮军已经不亚于那支历史上记录的秦军,如果需要,他们也会左手挟着人头,右手拎着长矛大刀,口中呼啸着飞跃敌人的阵线和战壕,一直冲杀到眼前再无敌人为止。</p>

除了军队的士气可用之外,这种纯火器的部队消耗起来那不是一般的大,这一次北伐战争,乐观点说,需要消耗的白银当在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之间,当然,这包括战争费用和战后的安抚与重建费用。这还是建立在淮军后勤的高效与节省,而且淮军攻势凌利,也不会打成旷日持久的僵持战,若是不然,光是满清这种落后的装备与低等低效能的战争形态,这种动员规模的灭国战争,不打光三四千万两银子准不算完。对于现在的淮安来说,这一笔钱出的也足够肉痛,虽然经过长期的准备,在张华轩手里现在足有提供打三次这样战争的钱财,不过在北伐之后,还要面临着东北问题与内外两蒙镇抚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金钱配合武力解决,同时,在主力回到南方之后,淮军的偏师将会进入山西与甘陕等地,在大一统之前,要肃清进入新疆的道路。</p>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钱,而张华轩知道,在目前中外还算安静的大环境下,英法等国剩余的军力与财力将会转移到远东来,英法两国的资本也迫切的需要军队帮助他们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诸强得到了几个通商口岸,从远东到伦敦都欣喜欲狂,只觉得诺大的中国市场已经被他们打开,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的贸易订单,让整个英国的产业工人都为中国那庞大的四亿人的市场拼命工作吧。</p>

而结果却是差强人意,或者说是让人很不满意。通商口岸开放力度的不足使得英国商品远没有达到进入中国内陆的标准要求,而中国官府虽然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见识到了新兴工业强国的厉害,却还是被老大帝国的迷梦所迷惑,总觉得与英法诸强仍有一拼之力。对民族自信心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当时的中国从上到下每一个阶层都有相对的自信,而就现实角度来说,这样的潜意识里的抗拒肯定会形成一场莫大的悲剧。</p>

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烧就是这一场悲剧的顶点。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彻底被打开,中国由巨大利益的顺差变成出血的逆差,小农经济被逐渐揣毁,中国渐渐开始积贫积弱,一直到一八九四年的彻底沦陷,最后一条底裤被小日本扒掉后,在西方列强与东方新贵眼里,这个老大帝国就是一只标准的肥羊,没有半点前途可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