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241)跋扈(2 / 2)

枯坐无聊,话题也是谈尽,想来天下事顺利,只要放手去做,总归是有大前程可言。想来,清朝的爵位一向是宗室和满洲亲贵的,而汉人很难得,张廷玉伺候三代皇帝,何等勤谨的人,封一个伯爵还被乾隆奚落个不轻,说是皇孝恩赏而张某人并无资格云云,到最后,还是一份旨意剥夺了去。汉人想封侯封伯,何其难也。</p>

而李鸿章早就有诗在先:“丈夫何不带吴钩,三千里外觅封侯。”</p>

这自然是想用军功在大清得爵,不过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而现在,好生在张华轩麾下效力,新朝一立,大封功臣几乎是不可免的事情,一个侯未必,一个伯爵总是逃不掉的了。</p>

两人几乎谈了一个下午,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无不囊括,一则是张之洞虚心请教,李鸿章也觉得在到淮安上任前,有必要与张之洞这样未来的地方大员拉近关系,同时,与张之洞多谈一谈,也有益于自己开拓思路。</p>

到得晚间时,却不必再谈正事了。于是略说一会八卦,以话佐菜,居然也能谈的醺醺然若醉酒。</p>

到得最后,张之洞慨然道:“余生也晚,没能最早跟随大帅,诚为遗憾。不过明早一战,定要教捻子跪地求饶,总教他们明白,与淮军对抗,没有任何生机为妙。这样,史书一笔,总归会写到我张某人的。”</p>

李鸿章听的暗笑,同时也是感慨。不成想,就两三年功夫,淮军已经从一支地方势力成为席卷天下的力量,而蓄积的力量之大,当真是令人心惊。张之洞在这里穷呼大叫,不外乎是感觉天下已经要平定,书生意见感觉无法再建功立业而致心中块垒难消。</p>

其实不单是他,淮军中有这样想法的人,不知凡已。一支军队动手不到两年,就有如此效应,追思过往,当真是前无古人,后面有没有来者,却也多半是没有了。</p>

不过李鸿章心里明白,捻子这里不干碍大局,若是百年之后,人们议论的当是就要发生在天津与通州到北京一线的大战,那里,几万淮军主力与清军搜罗的最后的精锐马队将有一场最后的决战,那里,将是会被浓墨重彩书写上一笔的!</p>

大清以骑射定天下,最终,以骑射输天下,有来有回,大帅刻意放缓北进的脚步,由得清廷调遣马队,集结精锐,未尝没有把满洲骑射的神话彻底打跨的想法。不是说女真满万不可敌么,索性,由得他们聚集上十万八万,全部是满蒙的精锐骑队,由得他们从容布阵调兵,最终正面对决,堂堂正正把满蒙八旗的最后精锐骑兵击溃,将来史笔写下来,何等壮怀激烈!</p>

可惜,我却看不到。</p>

李鸿章心中暗自遗憾,这里的话题却也是无法继续下去。于是草草饭罢,两人拱手而别,第二天天时时分,整个中军镇就动员起来。三千人悄没声息的装束停当,郑安远骑在马上,意气风发,看到三千虎贲严装待发,于是挥手道:“孩儿们,出队,这一次不要留力了,需得狠杀!”</p>

李鸿章看得如此,暗自摇头。这个郑某人太不捡点,中军镇也是能这样随意称呼的,这把利刃虽然大帅未必要收回去了,不过这个天子近卫的名称想必是一定会保留的,况且军中众多张家的宗族中人,也未必就能容忍郑某人这么嚣张跋扈。(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