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243)三军丧气(2 / 2)

可惜,在淮军的枪弹面前,捻子骑兵也一样的不顶用,如潮而来,却又如潮而退,而淮军骑兵虽不能带炮,却是携带了不少火箭,在枪弹齐发时,又发射专门惊马用的火箭,结果捻骑马队中的战马受惊,原本就混乱的骑队已经彻底无法控制,有的还依着惯性向前狂冲,有的原地打转,有的却是往阵后狂奔,还有的左冲右突,马上的骑兵根本无法控制住战马了!</p>

惨败!</p>

几乎是五万对三千,依然是惨败,前面的蓝旗和白旗的兵马败了,后面的几旗干脆也不上了,几位旗主都热泪盈眶……当然不是激动的,而是气愤加着害怕加着后悔。</p>

其实真正战死的捻子也就不到两千人,而且多是被枪弹杀死,还有被惊马踩踏而死的倒霉鬼,几乎没有任何形式上的白刃交手,几万号称是精锐的捻子,就这么败退了。用三千人手持着后膛连发枪的现代军队,确实不是拿着大刀长矛连盔甲也没有的农民武装可以对抗的,就算是他们凭着一股悍勇之气再继续前进,也不过是再多加几倍的死伤罢了。</p>

“败了,败了,咱们败了!”</p>

倒退的捻子仿佛是在给自己找着理由,一边奔逃着,一边冲乱着自家的队列,然后大喊大叫,用着比敌军还热切激昂的语调,宣布着自己一方的败讯。</p>

败了败了,一声声惊叫汇集成巨大的声浪,直入云宵。</p>

相比当时的其它军队,捻子确实是悍勇,若是不然,也不会在天国失败后又坚持了十余年。要知道,天国后期,清军也基本上装备了火器,很多精锐的军队,比如淮军,还大量装备了最先进的后膛枪。</p>

当时的清朝,还有不少白银可以用来购买火器,后来做任何事都要借洋债属于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不过在咸丰末同治初年的时候,中国是烂船还有三斤钉,用来买火器的银子还是有的。</p>

李鸿章的淮军与捻子相比,算是武装到了牙齿。就是这样,淮军与捻子血战连连,淮军大将刘铭传曾经惨败给捻子,著名将领总兵唐殿魁就死在征捻的战事之中。到最后,捻子实在是越来越弱,没有补给,这才被淮军扑灭。</p>

这样一支军队,今天却是被另外一支淮军彻底给打服了!</p>

淮军骑兵的人数看起来是那么少,方圆十来里的宽阔战场上,对面的中军镇骑兵看起来只是一小股人马,捻子可是有好几万人,而且并不带老弱,全是一水精壮上过战场的皖北汉子!就算这样,连人家的毛也没摸到,就被成排成排的打翻在地了,这样的仗,还怎么打?</p>

很多年后,参加这一仗的捻子老兵想起当时的情形,犹自害怕!</p>

在捻子精锐身后,是大量的老弱妇孺。当时的起义军队,做战的情形大致相同,都如同历史上的黄巢与李自成一般,老幼妇孺与军队裹挟在一起,战时老弱在阵后助威,同时做后勤工作,行军时,则一起上路。太平军从广西出来那么点人,到南京时已经五十万以上,就是精壮与妇孺一起行动,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捻军中,同样也有相当的老弱。旗主们的家族当然是举族跟随,不然留在地方一定被杀,普通小兵也尽可能的带上家人,一起混口饭吃。</p>

当时除了少量志存高远的豪客外,多半的捻子还是因为穷苦才出来造反,但凡有一口饭吃,普通常人谁愿意拎着脑袋去造反?不带上家小,出征在外也不能放心。而头领们也知道下属们的心思,自然也是只能允许将士携带家小同行,不然,谁还愿意拼死力战?</p>

结果到了这个时候,前方惨败,后方妇孺看得自家的男子们从前方败逃,而且光景凄惨,很多壮健捻子的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凄惶表情,不少人还满脸挂泪,以往捻子和官兵交手,虽然失败,却也没有过这样的情形,再加上看到淮军战马奔腾,开始追杀败兵,洋枪乱放,枪子在半空中嗖嗖作响,很多人早就撑不住劲,兵凶战危,谁愿意自家的父兄子弟去上战场?现在败退下来,几万人乱糟糟的,哪辨认得出是谁家子弟?</p>

于是哭声大作,先还微弱,然后十几万人一起痛哭,不少人哭的肝肠寸断,也不知道自家亲人是死是活,再加上这些年来天气炎热,捻子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缺衣少粮,天气又热蚊虫也多,早就苦不堪言,这时候兵败如山倒,亲人生死不知,不哭待何!</p>

老弱一哭,原本败退后脸上无光和害怕的壮丁们也是相随而哭,这倒也算是奇景,两军交战,后面还在打枪追赶,前面不少人却是趴在地上痛哭,也不算投降,却也不再还手,而只是原地痛哭!(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