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二十五章 民练头目(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地方衙门、州府官吏,更和这样的民团民练扯不上关系,根本就不会供给他一文钱一粒米,也不指望调动使用所谓的民练,所以也懒得来给他捧场。

李乙丑虽然是个千户,却和各地的卫所不是一个系统,休想调动地方上的一兵一卒。你说一个民练的千户,凭什么指挥调动官军的士卒?

既没有真正的上司,也没有可供使用的下属,连地方后勤都没有,纯粹就是一个没有人搭理的“野孩子”。

好在李乙丑还有两个“同事”,分别是文秀之和孙启功这两个老熟人。二人已经有了新的官职:领五品镇抚衔,实授扬州民练指挥佥事,属于从五品,只比李乙丑低半级。

朝廷给了李乙丑那么高的官职,最担心的就是他把组建起来的民练变成自己的私兵,所以专门给他派了两个“监督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监军”。其中文秀之负责佥书,孙启功负责管军。在重大问题上,必须得到二人的一致同意,李乙丑这个指挥使的命令才会生效。这是大明朝廷防止地方势力坐大的手段之一,属于一种牵制、平衡的老套路。

没有位高权重的大员前来,反而让宴会变得热闹起来。毕竟都是些人微言轻的微末小吏,少了官场上的繁文缛节,谁也不必摆什么官架子,只管放开肚皮吃喝就是了。

席间,众人不住口的说着“升官发财”的吉利话儿,恭贺李乙丑成为正式的“朝廷栋梁”。

组建民练是掏自己的腰包给朝廷办事,发财是不可能的,唯一的指望就是“升官”二字了。

哪怕是以清流自居的文秀之,也毫不掩饰这一点,非常清楚的告诉李乙丑:“如今这个五品的千户之职只是个开始,若是招募了足够多的民勇,把民练之事风风火火的办起来,再往上升一升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反正也不需要朝廷掏钱,若是李乙丑真的招募了更多的民兵,南京方面不介意给他一顶更大的官帽。毕竟组织民练这种事情是文秀之牵头办起来的,若是办好了就是清流言官们的政治资本。

大明朝的规矩素来是以文驭武。武将不过是办事的鹰犬走狗而已,做主的绝对是文官。虽说这支民练的指挥使是李乙丑,其实谁也没有太拿他当一回事,潜意识李还是把文秀之和孙启功看做是真正的民练首官。

这么多年以来,清流言官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夸夸其谈”“清谈务虚”,这一回是真做了一桩实实在在的事情,也算是给南方的清流挣了不少脸面。连以前的都御史史可法史大人都写信祝贺了,南方的清流官员虽然不能在事实上帮什么忙,摇旗呐喊鼓噪宣扬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就是因为顺利的组织起了淮扬的第一支民练队伍,文秀之和孙启功这两个言官早已经声名鹊起,隐然就是年轻一辈清流官员中的佼佼者。

众人虽然看好文秀之和孙启功,却一点都不羡慕他们。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边没有什么油水,毕竟所有的钱财都是从李乙丑手中流出,不可能弄出吃空饷喝兵血的事情,最多能捞到个不错的官声而已。

在酒席之间,围坐在文秀之和孙启功身边的都是崭新出炉的民练首脑,张三哥、庄有财、周六斤等私盐贩子们摇身一变,全都成了民练的“军官”,最低也是从七品的职衔。

“诸君,”文秀之端着一杯酒站起身来,面色肃然的说道:“自今日始,我等俱为朝廷命官,当时时以大局为重,事事为朝廷着想。只盼着能为国分忧为朝廷出力,但凡朝廷有所需,纵是粉身碎骨也万死不辞。”

文秀之这个人挺不错,从来不摆官架子,为人也挺随和。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读书读的太多了,完全就是一副书呆子的做派。整天把“朝廷大义”“上报皇恩”“青史留名”之类的大话挂在嘴边,却不知这些盐贩子出身的家伙们并不怎么关心他口口声声提起的“朝廷”二字。

若不是李乙丑一再坚持,并且暗示这是“天意”,几乎所有的盐贩子都对民练之事没有半点兴趣,更懒得和文秀之这种书呆子搅和在一起。

“虽说民练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作为民练主官,文某需先把丑话说在前头。”文秀之满脸都是肃穆的神色,指着自己的心窝说道:“朝廷委以民练重任,文某不才,也不知招募兵勇训练士卒的章程,唯一能够保证的就是绝对不会吃一文钱的空饷,更不敢喝一滴兵血。无论何时何地,诸君若是发现文某有贪墨之举,任何人都可以用军法把文某给办了。哪怕是被诸君一刀捅进心窝,也是文某自作自受,诛杀文某之人有功无过!”

要是有人发现我贪墨兴办民练的银子,直接就用刀子捅我,这话说的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足见文秀之一片血诚之心。

紧接着,孙启功也表示了类似的态度,两个年轻的清流言官自己都被这番话感动的热血沸腾,那些刚刚成为军官的盐贩子却没有当真:千里当官为求财,天底下哪有不贪钱的官老爷?不过话又说回来,所有的钱都是李乙丑出的,你们就是想贪怕也不那么容易,所以才顺水推舟说了些没有油盐的废话。

不管怎么说,兴办民练的事情算是基本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招募民勇训练士卒的具体事宜。

至于民练究竟会办成什么样子,却没有几个人真正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