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四十三章 调虎离山(1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李指挥,文某办事不利,实在无有颜面见你了。”身为监军,文秀之就是淮扬民练这个团体当中朝廷的代表,甚至可以理解成是一把手,至少从名义上来说,他的地位比李乙丑这个实际控制者还要高那么一点点,但是在筹措军饷这个事情上,连文秀之自己都觉得万分羞愧。

当初史可法史大人带着朝廷的旨意下来之时,文秀之和孙启功二人的心气很高,满是报效之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打造成为牢牢掌握在东林人手中的军队。练兵、作战不是他们的强项,所以把主要的心思放在筹措军饷的方向上。

银钱、粮秣是任何一支军队生存的基础,只要能够筹措来足够多的军饷,就算不能实际控制淮扬民练,至少也可以和李乙丑分庭抗礼。原以为有了皇帝陛下的资助之后,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军饷粮秣筹措上来,和孙启功二人跑了两个多月之后,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这两个多月,文秀之和孙启功跑遍了淮、扬、江南,却只筹措到三千七百多两白银和两千多缗钱。淮扬民练纸面上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三千,实际训练的人数也达到了两千四百余。这么点钱都不够塞牙缝的啊,别说是兴建淮扬民练指挥衙门,给军队添置铠甲、战马、火炮等物资了,就是连过节的油菜钱都不够。

两个人带着淮扬民练监军的大帽子,跑了两个月多,却只筹措到这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军饷,并非是文、孙二人不卖力量,实在是筹不到钱。

江南富庶,扬州本地得大运河之便利,为天下盐运的集散中心,银子有的是,就是拿不到手。

毕竟淮扬民练自称体系,和地方官场没有任何关系,现如今和淮扬都指挥司那层名义上的从属关系都没有了,成了一个没家没底的“野孩子”。每当文、孙二人去各衙门“化缘”的时候,那些地方官吏只用一句“没有钱”就把他们打发了。如盐务、漕运、厘金等肥得流油的衙门,则更加干脆:“有钱,就是不给你们。”

你们淮扬民练不受地方辖制,和我们没有半点关系,凭什么把白花花的银子交给你们?

就算是扬州本地的大盐商,虽然没有直接开口拒绝,多少给了文秀之一点“军费”,但最大的一笔却只有九十九两白银,根本就不够他们吃一顿饭的,完全就是把文秀之文大人当叫花子给打发了,而且一个个理直气壮的很:

“万岁爷才给了四百两银子四百缗钱,我们小小的商贾之家,怎么敢和陛下看齐?出个百八十两银子已经战战兢兢的唯恐有逾制的嫌疑了……”

“什么?文大人你要我们出一千两白银?开玩笑,皇帝陛下才出了多少钱?难道我们还敢超过当今万岁和皇后娘娘不成?”

面对辛辛苦苦跑了两个多月却白忙一场的文秀之和孙启功,李乙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阶级的局限性“。

当苏子朋知道文、孙二人帮着淮扬民练筹措军费的消息之时,就层断言他们是白费劲,根本就指望不上。当时的苏子朋说的非常清楚:大明朝的官僚阶层,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国家所面临的灾难,更没有经历过血火兵灾的乱世,以为可以象从前一样长久的统治下去。依靠剥削底层富裕起来的商人和乡绅阶层,根本就不在乎大明朝的兴亡。就算大明朝真的亡了,也不过是一次例行的改朝换代而已,皇帝可以和轮流做,大地主大士绅才是天下的根本,不管这三万里河山姓朱还是姓李,都需要和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江山易主王朝更替之类的事情。

苏子朋把这种现象称为“阶级局限性”,当时的李乙丑并不怎么明白,现在却深刻理解了。

“文兄孙兄本就是满身正气是清流言官,不擅长和那些钻进钱眼满身铜臭之人打交道,”很罕见的没有以官职相称,而是以称兄道弟的方式拉近彼此的距离:“二位兄台都是文人出身,最擅舞文弄墨鼓张声势,筹措军费训练士卒的事情交给乙丑即可,二位只需施展所长,为咱们淮扬民练摇旗呐喊,帮乙丑挡住官场上的冷枪暗箭就是最大的助力了。”

文孙二人最大的优势就是熟悉官场规则,他们的身后还有一大批东林复社人物,而淮扬民练正是东林党人“务实”的具体体现,也是唯一一支可以直接抓在手里的军队——至少从表明上看,李乙丑和东林人士走的很近,愿意接受文孙二人的辖制,这就足够了。

文秀之和孙启功深知训练士卒整军备武不是他们的所长,很难在具体的事务上掺和进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走“高层路线”了。

孙启功马上抱拳说道:“李指挥所言极是,筹措军费训练士卒孙某或许力有不逮,若是说起鼓噪声势摇旗呐喊,孙某万万不敢落在人后。”

“孙兄,眼下便有一事,还需你帮忙。”

“有需孙某出力之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听说工部那边调拨了一披军械,原是准备给建阳卫和浙西四卫的,江南素无战事,那些军械交到地方军手中,也发挥不出多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