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四十八章 早有准备(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苏兄的意思是要我去缴获满洲人的银钱粮秣?”

“缴获一切能缴获的东西,不仅仅只是满洲人。”

“苏兄此言似乎别有深意啊。”

“各地有的是富户官绅,他们盘剥来的钱粮放在仓库里,迟早会便宜了满洲八旗,还不如收为己用……”

“苏兄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兵荒马乱的年代,“军队与民秋毫无犯”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传说,那么多的钱粮,谁抢了就是谁的。左良玉、贺人龙等等大明将帅一直都在这么干,“官盗甚至于流寇”的说法绝不是空穴来风。

“大明朝的丧钟已经隐约可闻,天下就的亡了,乱世当中,为了壮大自己一切手段都是合理的。”

“我懂了。”

“那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完全是受到了苏子朋的影响,有时候李乙丑也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大明朝的灭亡,甚至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这一点:从来就没有不灭的帝国,从来就没有不倒的王朝。江山易主王朝更替不过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就算是大明朝真的没有了,也无需太过惊奇。

一想到苏子朋说的“亡天下”“扬州十日”这些毛骨悚然的字眼儿,李乙丑就有种迫在眉睫的压迫感,仿佛一只蚂蚁看到了冲向蚁穴的滚滚洪流。连三百多年以后的苏子朋都对“扬州十日”念念不忘,作为扬州土著居民,李乙丑绝对无法接受“扬州十日”这个血海末日一般的景象。

练兵、疯狂的练兵,尽一切可能为即将到来的泼天大祸做更多的准备。

自从苏子朋给了那些关键的部件之后,铜胎炮的铸造极其顺利,已铸成四十多门。连环锁子甲早已装备完毕,除了军官之外,弩兵、炮手甚至一部分辅兵都穿上了亮闪闪的锁子甲。

连辅兵都能装备铠甲,在当时绝对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为了避免过于耸人听闻,同时也是为了低调一点,李乙丑坚持要士卒把锁子甲穿在淮扬民练制式布衣的里边。

十几天以后,苏子朋又给了一部分鳞甲的半成品,其实就是一包包打磨穿孔之后的钢片儿。象以前那样,让心腹李初九偷偷摸摸的把这些钢片儿转运到城西铁器厂。

锁甲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工匠连接一下即可。相对而言,鳞甲的制作过程就显得繁琐了很多。

首先要把所有的这些钢片儿穿连起来,还要嵌挂在熟牛皮的内甲之上,虽然只是半身甲,也颇费工夫。

前期刻意囤积的皮革、桐油、生漆已经消耗一空,正在不顾一起的大肆收购……

因为主要的零部件都已经由苏子朋利用后世的工业化生产搞定,只需要组装一下就可以使用,所以生产速度很快。五月上旬,淮扬战兵备甲超过五百具。按照当时的情形,这已经算是一支装备相当豪华的军队了,但李乙丑和苏子朋都对这样的生产速度非常的不满。

苏子朋准备好的关键零件足够制造五千具鳞甲,时至今日,真正装备军队的才区区的十分之一,手工生产的速度慢的令人发指。

为了尽快武装军队,李乙丑不惜血本,给工匠们悬出花红赏格:每生产一具甲,额外多给一缗的赏钱,生产量最高的工匠再赏十二两的小元宝十个,次之赏九个,以此类推……

如果没有婚丧嫁娶的大事,五缗铜钱就足够一个四口的小康之家整年的日常开支。如此的花红赏格简直就是天价,足以让任何一个工匠为之疯狂。

不分昼夜拼命工作的工匠们已经把生产能力提升到了极限,依旧没有达到让苏子朋满意的地步。

五月中旬,八旗兵分两个方向再次破关,等李乙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满清八旗铁骑进展速度最快的东路军已经兵临蓟州城下。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八旗铁骑的东路军还会沿着前几次的路线在通州稍做休整、补充,在京城附近大肆抢掠之后,留下一部分人马作为牵制,继续朝南席卷。

早在八旗兵破关之前,苏子朋就已经把这一次满清入关的详细情报给了李乙丑:在何处集结,在哪里分兵,每一股八旗兵的行军路线是什么样子,具体的兵力部署甚至带兵将领的名单都已经准备的细致周详,全都交给了李乙丑。

很快,崇祯皇帝的勤王大诏就传到了扬州,李乙丑马上响应,在第一时间喊出了带兵勤王的高调。

监军文秀之治军的本事虽然差劲的很,一腔热血却绝对不必怀疑,很快就写出了一份勤王的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