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第九十三章 清明事变(10)(2 / 2)

遥控大明 短头发 0 字 2022-05-17

自从那天之后,文秀之就大病了一场,整个人都瘦下去一圈,袍服明显宽松了松松垮垮的挂在身上,非常憔悴。

文秀之和淮扬民练的感情很深厚,和李乙丑的私交也算不错。当初组建这支队伍的时候,他就是很重要的一分子,现如今却面对这样的局面,在深感无力回天之际早已心力交瘁。

“我……我绝不信时纯是出于私心,市井传言说时纯是趁着抄家的机会聚敛钱财,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文秀之的话还没有说完,史可法史大人就接了过去:“我也不信那些市井传言,关于私心一说,确实是谣传。若是只因为这些,我可以替时纯分辨,就算把官司打到万岁的面前,我也可以这么说。”

开始的时候,包括史可法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李乙丑干掉自己的债主并且抄了大户豪门的家,完全是为了钱财。但是现在,这种谣言已不攻自破了。

在抄家的过程中,李乙丑确实聚敛了非常多的银钱,那个巨大的是数字让人触目惊心不敢想象。但李乙丑已经名人把通过抄家得来的银钱编造成册,将账本弄了好几份,不仅给留守司那边送过了一份,就是史可法史大人的手上,也有一份。

到底抄了多少银钱,完全可以依照账本一点点核对。这些钱李乙丑一个字儿都没有动,而是全部封存起来,准备解往京城充实国库!

“当时陛见之事,万岁曾对我说过,国事坎坷最难的就是府库空虚,时纯虽不才,也知道为君分忧的道理。查抄这些逆贼的家产之时,从未想过从中渔利。只待朝廷的天使带来,便将这些银钱解往京城。至于朝廷如何处置于我……时纯愚钝,便是朝廷罪责下来,也只能效一效精忠武穆岳爷爷了。千秋百代之后,自然会有后人替时纯分辨个忠奸清白!”

也不知道是脸皮厚,还是真的对皇上忠诚无限,李乙丑居然自比精忠武穆了。

这样的比喻虽然夸张,却不是全无缘由。

至少,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李乙丑和当年的岳武穆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手握精兵,同样在抗击外敌的过程中战功赫赫,同样甘于接受朝廷的处罚,哪怕是有了冤屈也不会动用武力……

如今国事艰难,大明朝真能出一个精忠的李武穆么?

奈何李乙丑做的事情……只能交给皇上裁决了。

在圣旨下来之前,史可法史大人的职责就是稳住扬州的局面,稳住李乙丑,稳住淮扬民练。至于其他,已经超出了他的职责范畴。

“我等兄弟破家舍财,终于筹建起淮扬民练,为朝廷锻炼出一支能战之军。只不过诛杀了勾结逆贼的叛党,竟然无法分辨也无人相信,实在是让时纯心寒呐。若不是思及万岁的简拔知遇之恩,时纯真的想……”

“既然你还念着万岁的知遇简拔之恩,就不要有别的想法。一切都听我的,你就在这里不要动,淮扬民练也不能动,咱们大家一起老老实实的等着皇上的圣意天裁就是了。”

“我听说闯贼已经攻克了宁武关,正于官军在宣府激战。只可惜时纯身陷于此,不能带兵北上于贼决一死战……”

自己在扬州做的事情还说不清楚呢,心里还想着北方的战事,确实忠心可嘉让人情动。

“贼兵势甚汹,官军屡败。不过也无需太过担心……”

京城不是没有经历过战火,当年八旗兵入关,曾经数次打到了通州,崇祯朝已经经历过好几次京城保卫战了。当年的八旗精兵都没有把京城怎么样,李闯的乌合之众最多也就是京郊肆虐一番,等到勤王兵马一到,自然而然也就退了。

说起北方的战局,李乙丑愈发的忧虑起来,一个劲的摇着头:“李闯虽号称百万,终究是乌合之众不足为惧。最可虑者乃是京城中的通贼之徒,这些人无不身居高位,若是于贼兵里应外合,只怕京城难保了……”

直到现在,李乙丑都口口声声说京城中有很多人以闯贼私通,也不知他是真的有过硬的证据,还是想借此为自己减轻罪责。

真相到底如何,只能等着朝廷的旨意了。

“时纯无需多虑,只需再等些时日,朝廷的旨意就会下来。若时纯真是清白之人,自然也不怕流言飞语中伤。到时候带着淮扬的虎贲强兵北上勤王,又是英雄壮举。”

“哎,史大人无需用言语稳住我,也不必担心我会做出什么不轨的举动,时纯只是担心京城中的叛逆和贼寇勾结罢了。现在说这些左右也是无人相信,哎……”又是一声长叹:“时纯想要回去安排一下家务,不知史大人允否?”

若是李乙丑能够回家老老实实的呆着,那自然是最好的,他这样的人留在军营当中终究让人难以放心。

“在朝廷的旨意下来之前,将军自然是自由之身,若是想回家便回去吧,我派人护送。”

所谓的护送,当然是监视之意,这一点彼此心知肚明。

“文兄,我离开之后,希望你多照顾着兄弟们一点。”

“我……”

“你是监军,我离开之后,若是换了别人,只怕压服不住这帮兄弟,”交出指挥使的印信,然后把自己的佩刀接下来交到文秀之的手中:“我就回家等着万岁的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