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张青天断案(1 / 2)

 二口:棒子赢球了,心情很郁闷,今天第二更也许不敢心一。</p>

王化贞再被抬上堂来的时候,脸上的眼泪鼻涕已经连成了一片,涂满了下苍白色的半截脸庞。屁股上更是被打得血肉模糊,暗红的鲜血浸透雪白的崭新囚衣。看上去格外醒目,也格外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其实王化贞也算是运气好的了,执刑的人是刑部的差役,虽然没有手下留情但也没有下死手。要换成宋金宋公公手下的厂卫执刑十板。一板下去就可以把他的坐臀骨打得粉碎,外皮上还看不到半点伤</p>

犯官王化贞。刚才熊廷弼的话,你可都听到了张大少爷一拍惊堂木,厉声喝问道:天启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你逃往大凌河右屯与熊廷弼见面之时。熊廷弼是否与你协商率领辽东百姓撤回山海关你是否同意此事</p>

趴在大堂上的王化贞艰难抬起头,先怨毒的看一眼张大少爷,又扭头看看跪在一旁的老同僚兼老冤家熊廷弼,然后才大声叫道:没这回事熊廷弼提出率领辽东百姓撤回山海关,我从头到尾都坚决反对,只是坚持反攻广宁。或者坚守宁前,是熊廷弼一口咬定这条命令,逼着我撤退的他是辽东经略使,节制三方,官职比我高,我不得不撤退</p>

放屁熊廷弼勃然大怒,吼道:王化贞,你说我是节制三方的辽东经略使,那你在辽东的时候,什么时候听过我的命令我命令你坚守广宁,集结精锐牵制建奴主力,你偏偏要主动进攻,还把辽东一带四十多座城池的兵力抽调一空,执行你的狗屁三个月荡平建奴计划,,结果把我们大明的辽东精锐丢得一干二净。害得我连继续再战的兵力都没有,你还好意思说你听我节制</p>

你才放屁我提出主动进攻,三个月荡平建奴,是得到朝廷批准叶阁龙点头的。你如果不满,可以去问朝廷,去问叶阁老王化贞大耍无赖,挣扎着大声叫道:至于我误中建奴奸计,把辽东精锐丢光,我认罪朝廷剐了我。我都认可是你提出率领辽弃百姓撤回山海关,我没有同意,是你命令我撤退,我才执行的</p>

放屁熊廷弼气得满脸的虬髯胡子都直了起来,咆哮吼道:王化贞,你到底要不要脸你是提出反攻广宁和坚守宁前不假,可我分析这两条行动的利弊得失以后,你就同意了撤回山海关。</p>

那我签字用印的公文在那里王化贞继续耍赖,大声叫道:如果你拿出有我签字用印的公文,那我就认罪,否则的话,我王化贞宁死不背这条蒋极抗战擅自撤退的罪名熊廷弼,大家同僚一场,要死一起死,我王化贞没你那样的福气,有一个这么好的女婿帮你摆脱罪名,可是你的女婿要往我头上栽赃,也没那么容易</p>

那时候形势那么紧急,建奴大军距离右屯已经只有四十里,我和你那来的时间草拟公文签字用印熊廷弼气得混身抖,又吼道:还有,我熊廷弼虽然有一个女儿,可至今仍然待字闺中。上那里冒出来一个女婿帮我脱罪给你栽赃</p>

哈哈,老熊。你装糊涂了不是王化贞哈哈一笑,正要把话题扯远。那边张大少爷见自己内定岳父诡辩实在不是王化贞对手,赶紧向堂上的铁杆盟友宋金和周应秋各使一个眼色,两人会意,宋金站起来尖声叫道:住嘴,王化贞,别以为你有人帮你诬告就可以得逞,姚宗文的管家已经被抓了,去抓姚宗文到镇抚司接受审问的锦衣卫,也已经上路了,你要是再胡说八道,咱家亲自掌你的嘴</p>

姚宗文已经倒了王化贞脸色一变,心知情况不妙,赶紧住口。那边周应秋也喝道:王化贞,你休得耍赖,上一次三堂会审,你亲口承认你是和熊廷弼协商之后率领辽东军民撤回山海关的,本官也亲耳听到的,本官可以为熊廷弼做证。</p>

周大人,我怎么不记得我有说过这样的话王化贞有恃无恐,大声叫道:空口无凭。既然你说我承认过这事,那请你拿出我签字画押的供状和案卷来。那我就立即认罪如果拿不出来,那么对不起,我王化贞就是受遍镇抚司十八般大刑,也绝不被人诬陷栽赃</p>

周应秋哑口无言,杨渊则笑嘻嘻的说道:所以我说嘛,当时记录的书办该杀,还有得请郜元标煞大人和王纪王大人出堂做证,如果他们两位还不够,就请福建的叶阁老也辛苦一趟,来京城做证。他是当时的辅,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案子的细节。说到这,杨渊又向张惟贤问道:张国公,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p>

不错,如果熊廷弼无法拿出确凿证据证明王化贞当时同意了撤回山海关,那么是得辛苦王大人和部大人出堂做证。张惟贤点头一同时张惟贤心里也非常明白,张大少爷这会就算把部元标和王纪传来做证也没用,那两个都是东林党死党,和叶向高王化贞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于情于理都不会替熊廷弼脱罪,说一句时间太长记不清楚了,那就毛经算是非常够意思了。</p>

审问进行到这里。案情已经彻底陷入僵局,王化贞矢口否认自己是和熊商后才选择撤回山海关。熊迂弼却因为种种原因,拿冻冗口何凭据证明此事。诡辩狡辩更不是王化贞的对手,而上一次三堂会审的原始证据却被人有意无意的毁灭,把这个案子彻底拖入了泥潭。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换成一般人也许早就束手无策了,可咱们的张大少爷是什么人张大少爷稍微回头,向和王化贞同一类型的狗头军师6万龄使个。眼色,6万龄立即会意退入后堂,咱们的张大少爷则又转过头来,向刑部尚:李大人,好象我们都忘记了一个重要证人,就是当时负责那个刑部书办,我们把他叫来一问,不就知道王化贞有没有说过那话了</p>

下官立即去查,看看那个书办姓甚名谁,把他传上堂来做证。李养正起身答应。那边宋金则慢悠悠的说道:李大人,不用查了,那个书办已经做不了证了。上次三堂会审结束后才过了两个月,那个书办就在一个晚上喝醉了,掉进自家井里淹死了。</p>

肯定是有人杀人灭口公堂外有人带头大喊,立时引起大片响应,无数京城百姓随声附和,对王化贞恶感倍增。王化贞则把头一昂,大声说道:原来那个书办已经死了,犯官当时身在天牢,不知道,不清楚。</p>

那么熊廷弼,当时你和王化贞商量的时候,都有那些人在场张大少爷并不死心。又向熊廷弼问道。熊廷弼仔细回忆,答道:当时我是在城楼上和王化贞商量,我身边有六个亲兵。王化贞也带来了两个。亲兵因为那两个亲兵得把他搀着上城楼。对了。还有右屯千户王辉也在场。</p>

很好。那你可记得六个亲兵的姓名张大少爷很激动的问道。不等熊廷弼回答,宋金又懒洋洋的插嘴道:也不用查了,咱家早就派人查了,也都死光了。</p>

九个人都死光了满场大哗,一起惊叫问道。宋金点点头,尖声细气的答道:千户王辉死在天启二年,死因是自缢。熊廷弼的六个亲兵后来被编成了斥候,派去侦查建奴军队的动向,有一次出去就没回来,等好不容易找到他们尸体的时候,六个人连同他们的四个同伴,都被射成蜂窝。躺在小凌河旁边的树林里。至于王化贞的两个亲兵,一个叫安文远,一叫叫刘凤鸣。都是王化贞的同乡,王化贞下狱后他们都回了老家山东诸城,没到一年,先后都不明不白的死了。</p>

呜公堂内外响起山崩地裂一般的惊呼声,几乎所有人心中都闪过同样的念头一杀人灭口而杨渊和王化贞也暗暗心惊,惊讶于东厂和镇抚司的消息之灵通。张大少爷则颓然坐回椅上。喃喃说道:证人都死咙,了,这还怎么对质</p>

张大人。别急啊。杨渊带着难以遮掩的得意,微笑说道:还有郜元标郜大人和王纪王大人啊,你还可以传他们来做证啊。</p>

狗杂种。你急着把案子搅大的目的,你以为少爷我不知道张大少爷膘了杨渊一眼,心知杨渊此举也是一箭三雕,保王化贞的同时害熊廷弼,又挑起东林党和魏党更大的决战,把大明党争推向极致,让一些人可以从中渣利。低头盘算许久后,张大少爷抬起头来,向其他几个,主审官问道:张国公,周大人李大人,案情现在陷入僵局,光靠目前掌握的证据。我们无法判断辽东军民撤回山海关。到底是熊廷弼一人独断,还是他和王化贞商量后的结果,所以没办法继续审下去。要不,今天就先审到这里把王化贞和熊廷弼暂且收监,我们再商量传唤那些证人出堂做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