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闲谈(2 / 2)

陈复文疑惑地瞅了许汉青一会儿释然道:“儿大不由爷随她去吧。大人您说行朝这次向安南寻求栖身之地能成吗?”

“我看够呛。”许汉青放下酒杯沉吟了一下说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现在北元风头正盛势力正强安南会冒着激怒北元的危险来容纳一个苟延残喘的行朝吗?我看不把他们抓起来向北元卖好就不错了。”

“大人这话说得精辟可惜朝中那些大员们却是执迷不悟还幻想着安南是世受大宋恩泽的藩属会在危难时刻帮一把。须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郑晔把玩着手中的酒杯感慨道。

“如此说来那陈宜中也是一去不返了。”陈复文幽幽地说道。

“这是为何?”许汉文不解地问道“他不是丞相吗?难道要做逃兵?”

“陈先生我对行朝这些官员的禀性和来历也是陌生的很趁这个机会不如您来给我们讲说一下。”许汉青给陈复文又斟了一杯酒问道。

“也好老夫便把这些陈芝麻料谷子的事说一下看看这些官员们的嘴脸先说说这个丞相陈宜中吧就从贾似道被罢免说起。”

芜湖兵败后贾似道的昏庸**激起了举国上下的义愤。擅权误国的贾似道已被罢免此时朝廷如果能够振作起来任用贤臣局势或许还可以扭转。但恰恰此时朝廷却犯下另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任命陈宜中为相。在陈宜中的主持下宋朝终于陷入万劫不覆的深渊。陈宜中是一个狂妄自大、欺世盗名的两面派惯于提出冠冕堂皇的高调言辞谴责任何妥协退让的主张和行为。陈宜中本为贾似道所援引贾似道兵败以后他却率先提出处死贾似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毫无廉耻。统帅禁军的殿前指挥使韩震提出迁都建议他竟然私自将其骗到自己家中杀害。

陈宜中长期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表演和豪言壮语来获得权势提高自己的威望但事实上却是一个优柔寡断、冒充抵抗英雄的胆小鬼。德佑元年春夏之交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朝野内外纷纷要求他亲往前线督战他却犹豫畏缩不肯出城。显而易见陈宜中不可能为宋朝冒生命危险。

陈宜中当国行事摇摆不定徘徊在和与战之间不能作出决断。他口头上喊出各种豪言壮语实际上却懦弱怕事没有与元军决一死战的勇气和才能。

“陈宜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逃跑此次去安南若见事不可为必然不会再回行朝的。”陈复文讲述完陈宜中的光辉事迹下了结论。

“大宋朝廷没有人才吗?先有贾似道误国再有陈宜中这个逃跑丞相难怪形势每况愈下。”许汉文气愤地说道。

“长于争权夺利慷慨陈词面对外敌却束手无策就是这些朝廷高官的所作所为啊!”陈复文叹息道。

“还有一条就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许汉青补充道“国难当头还抱着祖宗成法这次钦差来不是对咱们还有不满之言吗。亏得咱们远离朝廷受到的约束小否则怎么能有现在的局面。”

“咱们展到现在这个局面一个是没有外人掣肘再者也是大人深谋远虑又得到神仙眷顾啊!所造出的火炮、手雷这些神兵利器功不可没。”郑晔不失时机地给许汉青戴了个高帽。

“呵呵这也是我为什么组建参谋部的初衷只要是人就难免犯错一个人再怎么深谋远虑也有疏漏的地方。所以每项决策才要经过大家商议完善后才实施。咱们可不能学朝廷一个人昏庸无能便导致整个国家民族衰败沉沦啊!”许汉青轻笑着摆了摆手。

“郑晔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大人说过的动与北元进行政治、经济、舆论、人口等全方位的战争可是让我们都是大开眼界我想北元那些只知劫掠的鞑子肯定没见过到时候慢慢地就让他们失去战斗力了。”陈复文也开口说道。

“虽说如此但关键还要看咱们动的时机到时咱们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同时下手北元一定措手不及只要北元混乱一段时间四周窥视的力量就会再给其一击。咱们的压力就能减轻光复江南便指日可待了。”许汉青解释道。

“是呀光靠咱们光复军以一隅对全国如果没有外力帮助与北元之间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咱们都要有思想准备。”陈复文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