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战和谈(一)(2 / 2)

“江南之地如哽在喉啊!”沉默了半晌格日勒苦笑着说道。

“既然吞不下不如暂且吐出来。”格日勒的话一下子提醒了伯颜他腾地一下从帅椅上跳起来大声说道。

“垂相的意思是…停战议和。”格日勒试探地问道。

“不错先稳住战局积极准备等陛下北征胜利后以倾国之兵南下荡平残宋。”伯颜肯定地回答道。

“可是这么大的事情陛下会答应吗?依着陛下的性格恐怕很难。”格日勒犹豫着问道。

“是啊!”伯颜摇了摇头说道“不仅如此恐怕许汉青也不会同意几年前大宋之请为大元祖孙之国而不可得没想到形势展如此之快。”

“垂相不管停战议各能不能成功姑且一试也行。”格日勒思考着说道:“咱们只不过想拖些时间让光复军的攻势缓一缓容咱们重新布署计划而已。垂相可以一边派出使者一边向陛下详细说明现在的情况然后咱们再造些舆论属下想在如此局面上江南想偏安的人的心思肯定又起来了这样兴许能在他们的内部制造些矛盾影响他们现在万众一心一致求战的心态。”

“你说得对许汉青和光复军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可要是江南百姓有了偏安心态对他们的支持便会减弱这也由不得他不加考虑怎么也得费神安定或引导。”伯颜赞同地答道。

“垂相属下看您手下的幕僚许敬宗就挺合适去当使者平常的时候看他旁征博引雄辩滔滔而且他的家人都在大都谅他也不敢有什么别的心思。”格日勒坏笑着说道。

“论谋略、文采许敬宗都是人中翘楚况且他的眼里只有功名富贵他们这些儒生一向只歌颂王猛乃一代名相却不以他为异族的前秦效力为耻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伯颜点头微笑道但心头却掠过一丝鄙夷。

格日勒虽然打心里瞧不起这些软骨头但也知道这样耍嘴皮子的事也只有这些儒生能干“垂相是否应该把军队向后撤一下形成一个缓冲地带光复军如来偷袭我们也好早觉早准备。而且大军压境也不利于从内部造成残宋的和战纷争。”

“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伯颜赞同道“大军后退留下小部人马监视再建些烽火台及时告警。”

忽必烈从潜邸招士开始便招揽了一大批所谓的名士大儒讲论治道被在战火中处境恶劣的儒生们赞颂为“爱民之誉好贤之名”而传遍天下更加夸张的是为了能让忽必烈以儒学安天下、治天下一批厚颜无耻的大学问家竟然觐见忽必烈恳请他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而忽必烈这个鞑子竟然接受真让人觉得可笑。

在蒙古人当中伯颜是学习忽必烈的虚伪狠毒最全面的一位他对汉家诸学涉猎很广也是达到境界最高的。不领兵在外的时候他的府邸内几乎是日日高朋满座光吃闲饭的幕僚、门客就养了一千多人。很多归顺的北元的大儒们都认为伯颜有昔日信陵遗风愿意与他交往。而实际上与伯颜交往更是出仕的一条捷径。

古代汉族人曾经是世界最强悍的民族。先秦史是汉族的青春史。翻开司马迁的《史记》有记载叛徒的篇章吗?据统计在汉朝时一个汉兵可以顶五个匈奴人。到了宋朝情况颠倒过来一个金兵可以抵十个宋兵。到了明朝一个清兵恐怕可以抵一百个汉兵了。至清末甲申年几乎和满清同时登上世界舞台的英国的几千人远征军绕过大半个地球来打中国清朝有常备军百万竟被打得叫饶。

把这些都归咎于儒家文化对国人的熏陶可能有些偏激但儒家的责任却是不可推卸的。

总起来看中华文明是一种失败的文明五千年里这一民族已经在思想、性格以及体质上弱化。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人民一旦成为君子便不愿打仗了。君子成了贪生怕死的代名词。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缺陷因为儒家并没有给出对抗野蛮、自私、贪婪和武力的答案。儒家所给人们的全是自我修养、自我克制和骄傲的阿Q精神。儒学是心灵的一副安慰剂鲁迅先生曾经寻找过阿Q精神的来源其实来源就在于儒学思想。

击败忽力格后光复军取消了向襄阳的佯动坐船顺流而下三日后突然袭击了长江下游的重镇泰州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