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汉代婚俗之一—婚仪六礼(2 / 2)

5.请期。即确定婚期。纳征之后,男家需再次占卜以择定吉日成婚。婚期确定后,需派人到女家通告日期。但表面上需装得十分谦逊,好像在向女家请问日期,所以又叫请期。</p>

6.亲迎。也就是迎娶新娘。到了确定的婚嫁之日,新郎要亲自前往女家迎接新娘。女家要摆酒筵招待新郎与宾客,再陪嫁妆送女儿出门,故又叫出门。新嫁娘接回,夫家接受宾客祝贺,也要摆置酒筵招待宾客。这一环节便亲迎,后世多称迎亲。</p>

把婚嫁作为喜庆大事,也是始于西汉中期。</p>

周代以前,结婚仪式并不热闹。《礼记郊特牲》说,“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婚礼不贺,人之序也”。周朝是把婚礼视为幽阴之礼,不奏音乐,不办贺筵,也无客祝贺。直到西汉初,为休养生息,大多数郡、国囿于周礼,也禁止人们在婚礼时相贺。</p>

五凤二年八月,汉宣帝下诏,“夫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今郡国二千石,或擅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乡党之礼,令民亡所乐,非所以导民也。”汉宣帝把禁民婚贺作为苛政,予以废除。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对婚礼不贺作出否定,从此开了奢侈婚风的先河,并一直传袭下来。</p>

提倡婚礼举乐,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促使闹新房成为习俗,并一直流传后世。所谓不闹不喜,“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可以不讲传统礼仪,男女可以随便嬉戏、欢闹都不算过分,只要欢乐就行,这一环节叫闹喜,俗称闹洞房。</p>

闹洞房之后,客人散了,进入下一个举乐环节,即撒帐。此俗起于汉代孝武大帝之时,也流传至今。据《戊辰杂抄》记载,“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戒官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多得多子也。”</p>

洞房花烛夜之后,新妇次日则要进行“谒舅姑”环节,即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祖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贫寒小户没有家庙,则拜祖宗牌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