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开始挖墙脚(2 / 2)

陶文霞笑眯眯地接过话头:“徐校长,据我所知,学校‘专升本’对图书数量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好像是生均适用图书不低于80册,如果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还更高些,是人均不低于100册。就按全校在校生5000人、每人80册来算,藏书量也得不少于40万册。可咱们学校图书馆只有17万册藏书,其中大部分都是老旧残破,不适合当前教育教学。还请徐校长多多费心!”

徐生洲对陶文霞提出的要求很满意。

她能说出这番话来,说明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很上心,对自己的工作也很熟悉,甚至提前掌握了学校“专升本”的要求,对于这样兢兢业业的下属,谁不喜欢?谁不满意?他点点头:“图书的问题肯定是要解决的。昨天考察完新校区,我就已经给施工单位打了电话,要求他们今天开始动工,三个月内建成图书馆。等图书馆建好后,就可以大批量采购图书了,还省得到时候来回搬迁。现在你可以先征求师生意见,拟定购书清单,联系供货单位。”

陶文霞喜形于色:“真的?新图书馆三个月就能建好?真是太好了!徐校长,我们学校能有您这个校长,真是有福了!”

其实在“专升本”所有条件里,图书这一项算是最好解决的。一方面是国内书便宜,在孔二哥旧书网上几块、十几块的旧书汗牛充栋,即便是新书,普通一点的打完折也就几十块钱,比漂亮国那些动辄几十刀、几百刀的教学用书可便宜多了。就算买40万册新书,花费也不会超过5000万元。另一方面是国内出版的书籍比较丰富,以2020年为例,全年共出版40.4万个品种,总印数为65.2亿册(张)。换句话说,只要把2020年出版的书全部买一册,就能轻轻松松完成图书这项指标。

——当然,在丰富多彩的出版物背后还要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据统计,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出版的图书中,有45.19%的品种,年销售量小于10本。换句话说,近乎一半的书就是为了出版而出版,它在印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徐生洲还不习惯陶文霞这种奉承,冲她摆了摆手,又对人事处处长何兴华说道:“何处长,人事人才工作也要抓紧。如果要想‘专升本’,专任教师数量也是有要求的,以前我说只招博士,恐怕是我想差了,短时间内也招不到那么多人。好在毕业季还早,今后招聘的时候可是适当放宽到985、211学校的全日制硕士。当然,还是那个条件,学位论文和发现的学术成果要先让我看看。”

何兴华道:“近些年研究生扩招,如果咱们放大到985、211的全日制硕士,人才引进应该更容易些。那待遇条件呢?”

徐生洲想了想:“咱们给不了别人编制,就只能多给一点钱了。参照博士标准,硕士年薪16万,安家费6万,科研启动经费6万。真要是特别优秀的,也可以适当提高。还有,新校区以后会建教职工小区,专任教师优先考虑。筑得黄金巢,引得凤凰来,相信以后学校会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

何兴华点点头,金陵地铁线附近的一套房子,可不就是一座黄金巢?他又问:“那人数呢?”

“总数先控制在70人以内吧。”徐生洲敢保证,以后神州科技职业学院人才招聘的门槛会越来越高,现在倒不着急引进那么多硕士,“前人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咱们新校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大楼倒是不缺,现在只缺大师。所以何处长,你们人事处要关注一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院士咱们就不想了,但是可以考虑引进一些其他有头衔的,什么长江啦、杰青啦、优青啦、青千啦,至不济也挖几个其他高校有点名气的教授——”

就此此时,蛰伏了几个月的系统开始间歇性抽风,频繁地跳大神:

“叮——系统发布新任务!

“说明: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根本优势,所以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一所高质量的大学,既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也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引进!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管理者,必须下大力气引进高层次人才,才能让学校行稳致远、长盛不衰。来吧,挥动我们手里的小铁锹,开始挖其他院校的墙脚!

“要求:引进高层次人才。

“奖惩: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学术影响力等综合评定,每引进1人,至少获得500点积分和200万办学经费。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每引进1人另外奖励抽奖次数一次。时间不限。未完成任务,没有惩罚。”

又是一项完不成无惩罚的任务,但徐生洲却不想拒绝,因为他真的想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仅能够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改善学风校风,打响学校的名头,甚至对“专升本”都有决定性意义。想想看,学校里假如有5名长江、5名杰青,在学界的影响力会有多大?而且长江、杰青这种大牛咖位在此,和评估组的人都能谈笑风生,还用担心“专升本”的问题吗?

徐生洲接着刚才的话,继续说了下去:“先给你们人事处一个任务,现在距离过年不是还有2个月吗?如果你们能全职引进一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级别的高层次人才,人事处所有教职工年终奖翻倍。如果颗粒无收,你们年终奖就等着拿最末一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