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挖墙脚学”(2 / 2)

莫晓彤作为副处长,必须得出面救场:“要说到挖人,我还真有些话要说。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高校人才可以自主流动以来,哪个学校不挖人?哪个学校没人挖?我大学是在陕甘那边上的,那时候东部地区经济首先发展起来,东部的高校经费也逐渐充裕,有了快速发展的可能与愿望,于是磨刀霍霍直指中西部地区。那些年,中西部的著名高校都饱受人才流失之殇,特别是我们学校不远的的兰大,据说巅峰时候学校门口宾馆里住的,全是东部高校人事处的人。曾有人开玩笑说,兰大流失的人才可以重建一所兰大。可有什么办法?人往高处走,孔雀东南飞,总不能抱着别人不让走吧?”

何兴华一拍膝盖:“小莫说得好!挖墙脚虽然听起来简单,但也是有技术、有学问的,不然不足以称为‘挖墙脚学’。这不,我们就总结出了挖墙脚学的第一条经验,挖墙脚必须要银弹开路。那句话怎么说的?世路难行钱作马,愁城欲破酒为军。干什么都离不开‘钱’字!杰克马总结过人才流失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钱没给到位。所以我们以后要挖人,首先就是要钱给足。要防止别的学校来挖,首先也是要把钱给足。”

有人连声附和:“领导高见,挖墙脚就是要钱给足。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top2挖c9、985,c9回过头又去挖985、211,一般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家图的还是平台大、发展好。最近又不太一样了,很多省份财大气粗,认识到高端人才的重要性,常常会投入重金建设省属高校。省属高校时不时会抽冷子到985名校里挖一下,因为钱给得足,挖的不是院士,就是长江、杰青。985名校就不怕吗?他也怕,毕竟院士、杰青就那么些人,多走几个,一个学科就要塌了。而且全国地方院校有多少所?985才多少所?就算羊毛再多,老这样薅,他也受不了啊!”

何兴华在他的笔记本奋笔疾书:“所以‘挖墙脚学’的第二条经验就是‘石头剪刀布原理’,石头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却又能反过来克石头。我们以后挖人的时候,完全可以从985高校下手。只要钱给得足,也不是不可能挖到。”

那人弱弱地辩解道:“领导,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别说985高校,就是普通211里的一般教授,除非他遇到了事,在学校待不下去,又或者年龄大了,就是想单纯多捞点钱,否则绝对不可能来我们这种学校的。”

莫晓彤笑道:“你还说不可能,你自己不就举了2种可能的情形吗?”

何兴华也是哈哈大笑:“很好,这是‘挖墙脚学’的第三条经验了,挖墙脚要见缝插针、对症下药。高层次人才也是人嘛,总有自己的梦想与需求,有的是想当官,有的是想多捞点钱,还有的可能是夫妻异地想要团聚,或者年龄大了想要叶落归根。所以,只要咱们把准了他们的脉,就能事半功倍!”

马上又有人补充道:“我还发现一点,就是挖墙脚的一方,要么比对方明显厉害,要么就是比对方弱小许多,很少有旗鼓相当的。原因很简单,比对方明显厉害的,具有全方位优势,不怕对方报复;而比对方弱小许多,对方报复也没什么意思。反倒是旗鼓相当的,用我看电视剧学来的那句话说,叫‘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你挖了我一个人,我马上就能报复回去挖你一个,两方互相伤害,到最后很可能闹得两败俱伤,谁也落不着好。”

何兴华瞪了她一样:“小刘,伱又在上班时间看电视剧了吧?看在你还能活学活用的份上,这次我就不追究了,下不为例!”

小刘吓得吐了吐舌头。

莫晓彤又加了一条:“还有,‘挖墙脚’挖的都是精英、人才,都是各个学校的宝贝疙瘩,此种挖人行为无疑是在损人利己,所以是很犯忌讳的。一般而言,关系好的,或者有明显利害关系的学校,最好不要随便去挖,弄不好就会反目成仇,受到打击报复。当然,如果本来就是关系很僵,或者有竞争关系的学校,倒可以大玩特玩。伟人都说了,就是要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何兴华很高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这一商议,可不就聚拢了一堆好的思路想法?听说最近陶文霞她们在准备学校学报复刊的事儿,到时候我们好好整理一下,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人事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文章?说不定发了还有奖金拿,大家再好好想一下?”

半个小时后,何兴华合上笔记本:“第三件事,是校长给我们人事处派了个活儿,要求在过年前内,至少要全职引进一名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级别的高层次人才。能完成,人事处所有人年终奖翻倍。完不成,年终奖就只能拿最后一段。刚才是理论探讨,现在是理论联系实际了,你们都说说,有什么好的人选,或者意见建议?”

办公室内再次一片死寂,连救火队员莫晓彤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