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邱老师(2 / 2)

马上就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青椒举起手:“我对公式9有点疑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chirikov在1987年推导出类似的公式,但具体表述是Г*=naxi,其中是有条件的,即m≥3。你的公式与他的不一样。为什么?”

徐生洲拿起白板擦,擦干净一块地方,然后开始写道:“Г*=ax0≠a,……”很快他就写完半块白板,才回过头问道:“明白了吗?”

那人涨红着脸坐了下去。

又有一个研究生模样的年轻人举手提问道:“请问,公式16怎么理解?”

徐生洲拿起笔继续写:“hq)=g),……”写了有十几行,又点了点公式15和公式17,问道:“现在明白了吗?”

“谢谢!”

之后又有两三个人提问,都是关于其中细节的,没有人质疑论证思路,毕竟徐生洲只讲了个大概。就好像有人提出可以从北冰洋拉冰块,从鄂毕河逆流而上,入最大支流额尔齐斯河,然后到咱们北疆alt,缓解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听起来可能行,至于事实上能不能实现,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邱欣东也是听得似懂非懂:“你提到的空间遍历理论,uu看书多少有点像冰雹猜想。能用来证明冰雹猜想么?”

冰雹猜想,又叫角谷猜想,是指一个正整数x,如果是奇数就乘以3再加1,如果是偶数就析出偶数因数2,经过若干个次数后,最终必然回到1。无论在此过程中数值如何庞大,最终都会像冰雹一样迅速坠落,回到纯偶数4-2-1的循环上来。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到现在还没有得到证明。

徐生洲想想,然后点点头:“确实如此有点像!好像、似乎是可以用来证明冰雹猜想。”

邱欣东鼓励道:“我觉得你可以先集中精力,构建你提出的那个空间遍历理论,看看能不能解决冰雹猜想。如果能够解决,哪怕不能解决霍奇猜想,也能充分展示了新理论的强大威力,同时确立你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青年数学家要想立住跟脚,必须得靠解决重大问题,其余都是空的!不要学燕大那帮子人,天天在舆论、媒体上造神,一问学术成果如何?分分钟就现出了原形。”

徐生洲态度诚恳:“谢谢邱院士教诲。”

邱欣东道:“什么‘邱院士’?要叫‘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