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〇、避风头(2 / 2)

看来金老师是铁了心要跳槽的,与其便宜别人,倒不如便宜自己。自己从本科、硕士再到博士,以后还可能是兼职教授,根正苗红的师大嫡系,到了自己的学校,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徐生洲又问道:“金老师的风评如何?”

据他所知,很多着名教授都是因为生活作风、学术不端等问题,暂时到某个不知名的学校任教,一边捞钱一边避风头,其中就包括许多文科的长江学者。

何兴华愣了几秒:“倒是没有听到什么不良反映。”

徐生洲道:“既然如此,那就想圈定他吧!如果,我是说如果,他提到以后还要在京城师范大学兼职的话,也可以同意他的全职在我们学校,同时算京城师范大学的双聘。如果他不提,那就算了!”

何兴华在小本子上记下了他的意见:“好的。”

“接着说第二位?”

何兴华道:“第二位是夏官营大学西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严长寿教授,今年58岁,5年前被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是宋辽金夏关系及西北边疆历史地理。没有听说有不良反映。和他联系之后,也是很快同意来我们学校工作。”

徐生洲微微沉吟:“夏官营大学?他们也是不容易!”

确实,如果985高校里评个“最悲催大学奖”或“人才流失大赏”的话,夏官营大学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冠军得主。京城师范大学尽管也是苦主,但到了她面前,只能算个弟弟。

何兴华道:“我们猜测,严长寿教授之所以答应得那么爽快,除了《永乐大典》正本非常重要之外,还因为他是咱们苏省人,在西北吃了那么多年的苦,如今年近花甲,想要叶落归根。咱们学校给的待遇又比较优厚,于是一拍即合。”

徐生洲道:“行吧!就算是为在大西北奋斗一辈子的学者养老,咱们也认了。何况学文史哲的,越老越是宝,他老人家要是调理得好,再从事研究十到十五年都有可能。第三位呢?”

据何兴华介绍,第三位是sys大学古籍研究所的黄柯教授,61岁,从事历史文献学研究的。第四位是陕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赵平复教授,56岁,研究唐宋诗歌的。黄柯答应得还比较干脆,赵平复的态度就有些耐人琢磨了,既不明确拒绝,也不爽快同意,颇有一种欲拒还迎的味道。

何兴华的猜测有些阴暗:“据我猜测,他可能是在拿我们的条件和学校里谈判,要么给他文学院院长的位子,要么他就跳槽,所以他在拖着我们。现在就看他们学校的态度了,同意让他当院长,就会马上拒了我们;要是满足不了,他马上就会联系我们。”

徐生洲又问:“那他来的概率大么?”

何兴华苦笑道:“一半一半吧!陕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院长,是一位前辈名师的得意弟子,那位前辈名师又在他们学校很有影响力,所以让他不当院长也很难。而陕北师范大学又没有几位长江学者,学校肯定很重视他的去留,会不会妥协或者折中,都是说不准的事儿。所以我们把他放到第四位。”

徐生洲想了想这四位长江学者的履历,不禁问道:“这些不是来自985后几名,就是中西部地区的学校。像留美、燕大top2,乃至top5里长江学者更多,为什么就没能挖一两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