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投书行卷(2 / 2)

帝国 戒念 6035 字 2019-09-24

苏洵投书行卷之事在《全宋词》中也是提到过的,而且所行卷之文都是苏洵父子三人的得意之作,加之他们师法韩柳与欧阳修提倡古文的做法不谋而合,这自然会得到欧阳修的推崇。王景范对苏洵行卷成功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如若不然也不会出现在礼部试上苏轼的文章被欧阳修当成弟子曾巩所作被列为第二的事情了。

俞樾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行卷乃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欧阳修如此推崇先生所作《中庸章句新解》,如若不去拜访一下,终究是有些失礼的……”

王景范笑了笑,心中却别有一番计较说道:“欧阳修前年除孝回到京师,三个月后皇帝便立刻对其委于重任,官拜翰林学士,去年又升迁至翰林侍读学士,可见皇帝对待昔日庆历旧臣还是颇为念旧的。今年欧阳修又是刚从契丹归来,又举荐梅尧臣、王安石、胡瑷、包拯、吕公著,听闻在其出使契丹之前还举荐富弼为相,可见圣眷颇隆。”

于文传和俞樾相互看了一眼,王景范对欧阳修非常熟悉,看样子心中早就有了想法,不过这么云山雾罩的说了一通,也有些让他们迷糊了——去不去拜访欧阳修似乎关系到另外一件事。

“先生此意……”

“寿道、萌甫,你们可知这科场上盛行的是什么文体么?而欧阳修又提倡的是什么文体?”王景范笑着反问道,随后又问道:“京师国子监的那帮举子们最擅长作的是什么文体?而欧阳修举荐的梅尧臣又是担任的什么职位?”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还让于文传和俞樾感到迷惑的话,那后面的两个问题几乎就等于回答了前两个问题。两人联想到刚才王景范对欧阳修近两年的情况介绍,尤其是欧阳修举荐的那几个人,心中更是一凛:“先生……”

王景范点点头说道:“科场上一直都在盛行西昆体,也就是俗称的四六时文,还有一个别名为‘太学体’,其实就是模仿唐人李商隐用语新奇怪异,包拯的恩师刘筠刘子仪就是始创者……我知道寿道你比较擅长这个,而欧阳修一直以来都是效法两汉文风,师从唐人韩柳以复兴古文为己任,无论是古文还是西昆体,两者相争也不是一时半会了。若是平常也倒没什么,古文还是西昆体其实朝廷的那些学士们脸上都打着标签的,只要看谁是主考官到时看人下菜碟便是了。不过此时却不同,皇帝这两年除了重用欧阳修之外,如文彦博、富弼、韩琦等人莫不是当年庆历新政的那些老臣……”

“先生是说明年春闱的主考官会是欧阳修?!”于文传有些惊讶的问道。

“这不过是我私下揣测,明年春闱有资格当这个主考官的就算不是欧阳修也必然是当年庆历新政的人,要知道当年庆历新政虽未罢掉诗赋,但却调整了考试次序,这仅有的一次就已经说明这些庆历新政的老臣对科举考试是个什么样的态度了……”王景范肃容说道。

俞樾沉思片刻说道:“先生这么一说,我还真猜不出有谁能够比欧阳修更适合当这个主考官,梅尧臣被他举荐为国子监直讲,那西昆体最为盛行的地方便是国子监,难不成是欧阳修要有所作为?”

“这有什么稀奇的,子瞻、子由尚且在发解试中作枯诗,这礼部试想要脱颖而出金榜题名,迎合考官乃是学子第一要务,欧阳修若是做了主考官估计凡是以西昆体来卖弄自身才学的考生多半都会被黜落,若是让他连任两三届主考官,怕是西昆体再无立锥之地……”于文传冷笑的说道。

“用不了三届,只需两届西昆体便被欧阳修连根拔起了!”王景范自然知道欧阳修在这嘉佑贡举中的所作所为,据说西昆体的考生就算没有全部被黜落也是凋零殆尽,以至于那些被黜落的考生愤怒之下写祭文送到他家里咒他早死,后面更有刘几换文体、换姓名来重考被欧阳修点中头名的故事。

在王景范看来,欧阳修能够在后世所称的“唐宋八大家”中留住一席,除了他的文章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以知礼部贡举的身份黜落西昆体考生强硬的推行古文运动。科举考试乃是学子尤其是毫无背景的寒门学子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而进士出身也是谋取高位的不二法门,谁会拿自己的前程跟欧阳修对抗,看看刘几的做法便可观一二。

“这些庆历老臣历经宦海已不再有当年之勇,更何况范文正公已故去多年,就算他们能够在朝堂之上占据高位,想来也无当年新政之勇。不过欧阳修与文彦博、韩琦、富弼不同,算起来也唯有此人尚存庆历新政之风,可惜不过一文人难当治国大任,即便如此欧阳修若为主考官必然会行雷霆手段,我这次春闱可不大轻松啊!”王景范笑着说道。

虽然说得有些无奈,不过于文传和俞樾却很清楚王景范没有对此感到有多为难。即便《全宋词》中的小传里明确记载了欧阳修为这次知礼部贡举,只是因为苏轼兄弟在开封府发解试上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在他看来有些勉强过关的意思,与《全宋词》中那个光彩照人的苏轼兄弟相比相差甚远,以至于让他心中产生了怀疑。

不过书中除了提到苏轼在礼部试上的被欧阳修错辩文章的佳话之外,对其考试过程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已。现在苏洵投书行卷也如小传上记载无误,最后只能归结为后世之人在编写史书的时候故意为苏轼这个一代文豪做了修饰遮掩。

“那先生还去不去拜访欧阳修?”于文传问道。

王景范摆摆手说道:“不用了,他日若是科场折桂自然会相见,到时在致谢也不迟,若是不然拜访亦无用处,只是徒增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