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比赛进行时(上)(1 / 2)

全民中医 方千金 0 字 2023-03-25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患者证属太阳伤寒,治法可以解表发汗,祛风散寒,宣肺降气,止咳化痰,方用麻黄汤加减。”

陈略不仅仅从脉证进行了辨证,而且还给出了治法。

相比起去年参加团队淘汰赛的时候,陈略的进步确实很大,并不仅仅在理论方面,更在临床方面。

孙婉清对陈略一直都是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很多理论也只有用在临床上才能加深记忆,才能完全掌握。

现在已经到了五月下旬,基本上竞赛结束也就到了六月底了,大一第二学期也差不多快结束了。

这一年的学习,陈略并不仅仅只是在宿舍看书闭门造车,同时也经常去市中心医院,偶尔去省中医医院。

在市中心医院的时候,吕云海能看到的是,陈略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病房,挨个的给患者做检查,好像只是练习望、闻、问、切。

可实际上,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孙婉清都给陈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何辩证,用到什么条文,用到什么基础,什么切入点等等。

时时刻刻有着一位贴心的大师父跟着,再加上陈略的天赋,进步确实是相当快的。

其实中医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学,只要入了门,进境并不算慢。

对于初学者来说,进步最快的时候,反而是理论结合临床,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患者的时候。

只不过大多数医学生毕业之后进了医院,学习的机会很少,不可能有上级医生时时刻刻跟着你,在边上教导你。

医生这个职业,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相当残酷的一个职业,进入医院要求高学历,进了医院却要从头开始学,有人教和没人教的差距非常大。

有时候越是大医院,越是派系林立,不少硕士研究生在顶尖的三甲医院也只是很寻常的学历,有的人可能熬十年十几年,还只是主治医生,特别是外科医生,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几乎是很难熬出头的。

而陈略身边跟着孙婉清,这一年的学习,并不比一些毕业生在医院一年的工作收获少,甚至还要更多。

“这个陈略不简单啊。”

谭江学惊讶的对胡永兴说道。

这个患者并不复杂,正如陈略所说,证属太阳伤寒证,用西医的话说就是伤寒感冒。

这样的患者,燕京中医大坐门诊的主治医师基本上都能看好,可陈略毕竟才大一,大一的新生啊。

不仅仅是陈略,就是对参加竞赛的这些医学生来说,这样的病症都不算简单。

这一届竞赛增加临床环节的意义,其实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医学生明白临床和在学校上课的区别。

“太阳伤寒为感受风寒邪气所致,以解表发汗祛风散寒为主......”

监控室,张学军看着陈略这边的会诊室,对边上的周志远和林心安说道:“从病症来看,陈略分析的非常到位。”

“从脉证出发,结合《内经》和《伤寒论》,辨证非常精准。”

周志远说着看向林心安:“林老,陈略是你们学校的,很难想象,真的只是大一新生?”

“如假包换嘛。”

林心安笑着道:“这小子可不止这一点,他对《伤寒论》的理解非常透彻,几乎是把这一本书吃透了。”

不由的,林心安想到杨莹让他看的陈略注解的那一本书,要不是完全吃透,陈略不可能理解的那么透彻。

对于一位中医医生来说,能把《伤寒论》这一本书吃透,就绝对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医生了。

对于《伤寒论》的研究,历朝历代的医生都没有停止过,中医流派中的伤寒派正是以《伤寒论》为根基,以《伤寒论》里面的思想为宗旨的,自誉为中医正宗。

中医流派不少,像滋阴派、伤寒派、火神派、经方派等等,其中伤寒派和经方派一直都不怎么瞧得上其他流派。

这并非是中医内讧,就像是儒家思想一样,每个流派都有,每个流派的思想,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算是中医的百花齐放。

中医起源很早,诞生于原始社会,逐渐完善,汉唐时期可以说是中医发展的一个巅峰,到了请到,中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流派众多。

也是因为当时国力衰弱,西方文化冲击,遏制了中医的发展势头,让中医陷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和争议,甚至影响蔓延至今。

林心安是看过陈略备注的《伤寒论》,很清楚陈略的水平。

见解和认识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临床水平,但是却能让陈略更好的发挥。

“打分吧。”

张学军笑了笑,在陈略的后面写下分数。

“彭文祥看来得到彭老的真传了,水平也相当了得。”

“尚学文也很了不起啊。”

三位评委一边观看,一边点评。

对于林心安三个人来说,担任评委,不仅仅只是打分,能看到年轻人的优秀表现,他们也是相当欣慰的。

“这一届的陈略、彭文祥等人,随便拉出来放在往届,都绝对是前三甲之列,没想到这一届都遇上了。”

“是啊,这一届可谓是人才济济。”

在林心安等人的点评中,又一位患者被胡永兴带了进来,坐在了陈略几个人面前。

患者进来的时候,陈略依旧从观察开始,患者面色苍白,唇色淡红,坐下之后吕云海就询问症状。

患者是胃脘疼痛,而且吐酸水,嗳气腹胀。

“饮食怎么样?”陈略问道。

“饮食还可以,就是没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