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二回,谈玄说妙,坎离相济金丹九转;(1 / 2)

神劫降临 不足萦怀 0 字 2023-03-05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七十二回,谈玄说妙,坎离相济金丹九转;推宫活穴,天人和谐功法倍增

黄岐看出此老道的性子蔼然温和,与自己风里来火里去的性子不合,倒是与梦尘相像。但是此人胸襟广阔,听到任何言语都不嗔不怒,看起来修为甚高,令人肃然起敬。也说不出哪里不好,只是这样一来,对他的敬意远比友谊多得多,恐怕难以与他款谈。黄岐素来看人不会错,然而这次却有失偏颇。

原来这老道法名清虚子,说起来与也巧,他与崆峒派的渊源极深。这清虚子原是崆峒派掌门藏拙道人的师兄,千百年前,因为藏拙道人的师父洞玄仙长早年行道,游历苗疆,见清虚子天赋异禀,是难得的修道奇才,故而将他收入门下,成为崆峒派洞玄仙长的首席弟子,本来洞玄仙长打算将来仙游之后,将仙箓授与清虚子,让他主持一派玄宗,然而当时崆峒派很多长老都顽固不化,说异族之人不可授箓,无论清虚子如何出色,也坚决不能将崆峒派交于此人之手,以免惹人非议,败坏崆峒派千年清誉。洞玄大师因听说崆峒派这些长老这么多年来一直对自己收苗疆异族为徒而耿耿于怀,迄今仍视之为异族,不将他当做崆峒派中之人看。因此,在商量何人继承崆峒派衣钵的会议中,洞玄大师很多次都当众打不雷霆,弄得派中非常不睦,并且派中弟子也因此结成党派,一派支持掌门立大师兄清虚子为下任掌门;另一派则支持二师兄藏拙道人继承洞玄大师的衣钵。两派旗鼓相当,因为关系崆峒派的未来,派中各长老也各自选择阵营。

故而崆峒派掌门洞玄大师在生前,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悬而未决。因为在他看来清虚子除了出身异族,无论哪方面都堪称上仙之才,一直对他青眼有加,并且相信崆峒派在他的引领下会更加鼎盛。而二徒弟藏拙子,无论天赋还是资质都不如其师兄清虚子,但勤奋内敛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当崆峒派掌门,虽说不会让崆峒派衰败下去,但是要发展壮大起来,也是很难的事。所以洞玄大师临终前还嘱咐派中长老让清虚子继承掌门之位,因为在他看来,崆峒派的千年基业远比世俗人的眼光要来得重要。洞玄大师仙游之后,崆峒门中两派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每次都争得面红耳赤,派中弟子更是暗地里私自斗殴,大打出手。

所幸的是,清虚子素来对名利看得很淡泊,藏拙子也是个锋芒内敛之人,这两人平日也非常要好,故而他人为此事争个不休之时,他们师兄弟之间便相互谦让。倒也没有让矛盾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后来清虚子想一山不容二虎,只要自己主动退出,并且离开崆峒,矛盾自然而解,同门自然和睦如初。于是便留书一封,不辞而别,信中推荐师弟藏拙子为崆峒掌门,而没说明自己去处。清虚子离开后,便来到了这无量山中,栖岩洞,饮溪泉,食松子,餐黄精,鸟雀花草为之友,虎豹豺狼为其奴。而与此同时,藏拙子也因此成为崆峒派掌门,因为德高望重,因此一般人便称他为藏拙道人。

这清虚子来无量山修行数百年后,也很快得道,为了广结善缘,便四处游历,结识了许多方外之友,高僧高道也认识不少,切磋琢磨之间,也让他学了许多本门派之外的绝学,他天才出众,对什么都一学便会,故此清虚子一身本领,所学既博且渊。由于他结识的好友多是一些高僧高道,不是仙游圆寂,便是离世绝俗,又兼之他游历五湖四海之后,便在无量山长居不出,行迹杳渺,因此年轻一辈很少有人知道清虚子的来历。黄岐、谷二娘两人自然也不知道苗疆还有这么一位硕果仅存的得道上仙。

这次若不是清虚子见此三人都是年轻一辈中大有修为之人,有意出声,想结交此三人,梦尘等人定然不会结识这位得道年久的前辈。这清虚子本来就性格温和,蔼然可亲,梦尘又是初出茅庐,资质慧根,出类拔萃,更是不必说。最重要的是,梦尘到哪都很讨长辈喜欢,又喜欢结交仙友,见清虚子是位慈眉善目的老者,也就非常恭敬地上前行礼道:“请问老者,你我素昧平生,为何就说我等为人中龙凤,玄门上仙?我等受宠若惊,难道老者洞彻玄机,能知前察后?”

那老者道:“老道也并非有什么通天彻地之能,我之所以这么说,也并非奉承客套之语,实则是有根据的,其一,三位既是有修为之人,游此无量仙山,没有随波逐流,如世俗人那般拜庙访观,而是另辟蹊径来此罕有人迹又无甚风景之处,并且还自得其乐,此庄周濠上之乐也;其二,面对不知名的老头,不恭敬的问话,能够对答自如,同时不失礼数,此释氏辩才无碍也;其三,既在此人迹罕至之处遇到我这样的老者,而不觉怪异,心生防备,耳闻赞美之言,不矜不伐,此圣贤之心也。有此三者,若非龙凤之人,上仙之材,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