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困境中的胜利曙光(2 / 2)

虽然英国政府嘴上力挺,但却始终没有实际行动,出兵帮助奥匈帝国平叛的只有德国一家,而塞尔维亚等地的起义军在苏俄的支援和配合下又分外难缠,奥匈帝国垂死挣扎了一年多之后终于还是撑不住了,就连“二元”之一的匈牙利也不愿留在这艘破船上而宣布了独立,其他地区就更别说了。而德国政府见到事不可为后也终于想通了,不再努力维持奥匈帝国,而是跟着周边国家一起趁火打劫,尽可能地从中捞到最大的利益。

很快,奥地利与捷克都被德军占领,这可是奥匈帝国最为精华的两个部分,集中了帝国绝大部分的重工业,而且是德语区,大部分居民都是日耳曼人,德国消化起来非常容易,只要整合好了,实际意义比多一个完整的奥匈帝国作为帮手都大,毕竟奥匈帝国内耗严重,与其说是个帮手,还不如说是个包袱

这立即就引起了英国首相老张伯伦的愤怒(www.ibxx.com),德国背信弃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旦德国将那两块土地消化整合,其工业实力就将超过英国本土,考虑到德国的技术优势,甚至跟整个大英帝国相比也不会逊色多少,而发展潜力更是超出一截,威胁实在太大了!

可是此时联军正在与苏俄大打出手,英国根本腾不出手来对付德国,直接翻脸的话,就算英国再怎么强大,还带着一大票小弟,也不可能同时跟德俄这两个陆军大国交战。

因此老张伯伦只能一方面通过外交手段逼德国放弃那两块土地,一方面则考虑跟苏俄停战,却没想到这个时候苏俄居然夺取了制空权而打出一波大反攻,联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个时候求和的话,谈判太吃亏了,于是老张伯伦只能咬着牙耐心等待,直到战局再次逆转之后,他才通知驻华大使,请中国出面调停。

但这个时候,局面对英国已经更加不利了,拖了一年多时间,德国对于奥地利和捷克的统治已经巩固了不少,而且德国虽然没有明着退出反苏联盟,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是出工不出力,就连布琼尼的六次突击打垮波兰的时候,德军也沉住了气没有出战(苏军也很配合地没有靠近德军防区),直接就将波兰给坑死了

注1:二战期间就是,坦克造了N多,却因为汽车产量太少而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苏德战争前半段苏联步兵只能绑在坦克上跟随前进,因为根本没有多余的卡车载运他们,结果导致性能本来占据优势的苏联坦克因为缺乏足够的步兵保护(步坦协同水平低下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而大量损失,这个问题直到后来美国援助了大量卡车之后才勉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