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奔向小康(上)(1 / 2)

 “我也就是打个比方,脑子有病才会直接发钱,不过将三班制(每天8小时)改为四班制(每天6小时)总是可以的吧?这样岗位不就多出了三分之一?如果觉得太闲的话,正好可以自学提高嘛!另外,号召女人回家带孩子、腾出工作岗位也是可以的嘛,这样又能腾出一些,而且对下一代的成长也有好处。”,但李晖却笑着摆摆手,表示自己才没有那样幼稚。

不过话说回来,李晖的这些办法如果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肯定没法推行,就算勉强推行下去,也会因为损害经济竞争力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实施起来却并不困难,也不会有多大的副作用。毕竟现在中国的经济成分仍然以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为主,举国上下一盘棋,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国际竞争,规模效应因此被极度地放大了,再加上科技水平也仍有优势,如果不是西方列强搞贸易保护,分分钟就能将他们的大宗商品碾压成渣

然后,李晖又抛出了一记足以让袁世凯瞬间安心的杀手锏,“而且我们国营农场的耕地也可以分配一部分出去,十几亿亩呢,即使按精耕细作的极限、一个劳动力15亩,那也能够安排近1亿人,足够支撑5年时间,何况水田产量高又难耕作,一般来说每个壮劳力分5亩就差不多了,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也是如此,那就是六七年、甚至七八年。而我们又不是一点新增的就业人口都安排不下来,因此实际上撑个十年毫无压力。而十年之后,我们的工业规模可不是现在这样了,就算还有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何况这就业的问题早就在我预料之中,建设技校与中专的时候就专门对此有过针对性的安排,比如农校的比重一直最大,然后是国内缺口较大、需要劳动力也多的建筑、医护和各种轻工业,另外必要时还能将那些在华的外国人赶回去腾出岗位,所以情况并不会像你以为的那么严重”,李晖的这番话让袁世凯总算是放下心来,而他心底里也确实希望看到那注定会名垂青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自己手中完成,于是终究还是将辞呈收了回去,表示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等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再辞去总理的职务,那个时候,接班人也应该定下来了吧?

虽然在袁世凯面前表现得十分自信,但那毕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之大前无古人、也很可能是后无来者的就业狂潮,李晖心底里其实还是有些没底的,因此之后又想了不少可能有用的办法,比如高中、大专和本科扩招来缓冲压力,甚至让那些年龄较大的劳动者提前退休腾出岗位,反正几年之后中国又将迎来一轮科技革新,中老年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差,本来就未必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除了内乱的危险,中国发展太快还可能过分刺激西方列强,导致其在世界主导权转移前拼命一搏。好在目前的中国实力又有了大幅度的增强,就算西方列强真的铤而走险,李晖也至少有不败的把握,只是会可惜于这么好的经济形势被突然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