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狂野作战(1 / 2)

不称职的兽医 开阳 4741 字 2019-09-29

 “进攻,进攻,再进攻,作为士兵你们的职责就是进攻,用敌人的头颅来证明你们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无敌,只有在进攻中我们才能消灭敌人,只有在进攻中我们才能彻底瓦解敌人的作战意志,让他见到我们就心惊胆寒!……”

鳌拜正在做战前动员,他是标准的进攻派,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后退,也没有防守,只有不断的进攻,他的士兵也和他一样,这是一支由女真和蒙古人组成的甲种兵团,也是整个军队中进攻能力最强悍的兵团,尽管他们只有一万人可是在淮海战役中却连续追击刘泽清的部队三天三夜,将刘泽清一直从安徽驱逐到山西境内,整个尽五万的部队不打得落花流水只剩下不到一万人,要不是我下令停止追击,刘泽清无路可逃时差点没投黄河自尽。

用强悍来形容这个兵团已经不够,应该说是恐怖,如今鳌拜的甲种军团作为第一支换装遂发枪的部队,理所当然的冲在第一线,这些士兵甚至可以在高速奔跑的战马上装填炮弹,其攻击能力恐怖到何等地步可想而知,更重要的是有什么样的将军就有什么样的士兵,鳌拜的士兵和他本人一样对于敢于顽抗的敌人从不手软,收获敌人的头颅是他们一贯的作风,每次打完仗回来这些人的马后总会挂上一两枚狰狞的头颅,这使得凡是和他们交过战的军队其后在战场上再遇到他们时都不敢进行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这就是梦魇,所以有人形象的称之为魔鬼军团。

根据情报显示,担任皇太极先锋部队的汉军统帅正式刚刚投降皇太极不久的刘泽清部,他首先如今收罗了近三万人,皇太极并不傻,他舍不得一开战就使用自己的底细部队,想用汉军来消耗我们,只可惜他派错了人。

清晨,当一团浓雾逐渐散去时,邯郸城外的郊野上两支部队逐渐显露在旷野中,担任前锋真正统帅的是莽古尔泰,他拒绝了刘泽清驻守邯郸的要求,在他看来我李开阳的部队不过是徒有其名,大汗是让他们来进攻山东的,龟缩在邯郸何时才能拿下山东,所以他命令汉军全部出城在城外列阵,而他的正蓝旗则在后压阵。

这是一个十分不明智的抉择,莽古尔泰过于骄横,他没有和我军正式交战的经验,又看不起汉将,对于他来说尽管缺乏马匹但是应对以五万的大军应对一万人的部队应该是并不费力的,他不指望刘泽清的汉军能建什么奇功,只要他能将敌人拖住以便于自己率领旗下士兵从侧翼攻击,这一战就算赢了。

只可惜他的这种打法已经是老皇历了,鳌拜在我的熏陶下已经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作战风格,那就是交叉火力和大踏步地进攻,他将一万人清一色的骑兵分为两队,前队负责撕开敌人的口子,然后向两翼进攻,而后队则向剪刀一样直插敌人的中枢。

这场仗从还没有开战其实就已经分出胜负了,先进的作战思想配合先进的武器,对付的是对魔鬼军团具有恐惧心理的刘泽清部,从战鼓一响,刘泽清的部队就在不自主的后退。鳌拜军团率先出战的是火炮,如今野战火炮已经大为改观,这主要是因为膛线的发明,这一点上绝对没有我的任何痕迹,事实上我对兵器的了解并不是很深,我只知道什么样的武器好用,但是具体怎样制造确是犯糊涂,这要从一个叫做戴梓的年轻人和他发明的膛线说起。

戴梓是明末的进士出身,可是他的兴趣和志向却并不在做学问背八股上,他最爱钻研火器,同时他也是最早一匹到达朝鲜的移民,不同于那些逃难的难民,他是慕名而来。戴梓抵达朝鲜之后进入了吴能的研究所,这时遂发枪的研制已经开始了,戴梓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制的过程当中,而膛线就是这时他受小孩玩的陀螺启示而发明的。

此时使用的炮弹都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铅弹,当炮弹和炮膛之间的空隙过小时,装填炮弹很费力,且不易装填密实。若炮弹和炮膛之间的空隙过大,发射时密闭性不好,火药气体就会从这些空隙中泄漏出去,使火炮的射击准确度降低或射程减少。而且,即使炮弹和炮膛之间间隙很小,炮弹离开炮口后,在空中飞行时仍像一个醉汉,不是东摇西晃,就是头朝后翻跟头,既打不远,又打不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鲜统一了各种火炮的口径,和炮弹的直径,按制式生产,但中间仍有偏差,所以火炮射击距离一直困扰着炮兵,尤其是在野战过程中,将火炮至于己方的保护之下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此一来很难直接轰击敌方的阵地,敌人不是傻子,列队时也绝对不会站在我们的火炮射程之内。

戴梓认为,陀螺之所以能旋转,是因为它不仅围绕着本身的轴线转,而且陀螺轴线还围绕着垂直轴线旋转,转得越快,站得就越稳,摆动角越小,因而不但保持方向不变,还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于是,他很快在炮管内刻制了螺旋膛线,经过不断的试验终于制造了隐藏在炮膛内的膛线,凹下去的小槽被称为阴线,凸起来的则叫阳线,两条相对阳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口径,这种膛线结构保证了膛线内不因使用黑火药而堆积过多的火药残渣。

线膛的原理并不复杂,当炮弹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嵌入膛线时,便沿着膛线向前运动,同时开始旋转,旋转的炮弹与陀螺相似,炮弹轴相当于陀螺轴,弹道的切线,即炮弹离开枪口后的飞行方向相当于垂直轴。炮弹的转速达每秒3000转以上,它不但绕着弹头做圆圈运动,且炮弹的轴线始终围绕着弹道切线做锥形运动,从而能克服空气阻气,不断向前飞去,保证炮弹稳定地向前飞行。

倒霉的是刘泽清的部队成了这种最新改制火炮的试验品和牺牲品,按照以往的惯例,刘泽清将部队安置在距离我军数百米远的地方,两军遥遥相望,依照他的经验这样至少可以躲过我军的首次炮击,随后他可以通过快速的进攻,松散的队形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只要通过我军的火力封锁区,那么成功的几率或许可以加大。

只可惜,他面对的不再是老式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而是加长了炮管并且具有膛线的榴弹炮,不仅如此所有的火炮现在还都配备了瞄准器具,平壤大学在数学的发展上一直都保持着领先,中国人在算术上从来就没有输过外国人,自从李之藻,徐光启等一大批人开始翻译国外数学著作开始,在数学上的探索就被我确定为基础重点扶植的学科,所以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空气阻力学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不仅如此为了缩短火炮装填的时间,还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了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使用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这些不巧都被刘泽清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