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用人之道】(2 / 2)

陈天朗答道:“在上海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他很喜欢看一些关于上海滩青帮大亨的书籍,比如《传奇大亨杜月笙》,亦或者是《杜月笙传》,因为闲得没事儿,他送了我几本。我为了消磨时间就看了看。”

陈天朗说着,从公文包里掏出几本书,丢在桌面上,却是一些上海史记类的人物传记。

陈天朗拿起一本,轻轻摇了摇手里的书。

“我想诸位都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应该知道杜月笙这个人是怎么发家的。他原来只不过是上海滩一个小混混,后来是因为跟了当时上海法租界的总探长黄金荣,被他和他的老婆林桂生所赏识才发的家。可以说,如果没有黄金融的提携,让他自立门户,不可能会有日后纵横上海英租界、法法租界,华人区三区的杜月笙。同样,如果没有杜月笙,黄金荣的晚年也不可能能够过得那么安稳,依然可以安安稳稳地做他的上海三大亨之一。无论是卢永祥的儿子,还是那些虎视耽耽的其他帮派都已经把他消灭掉了。”

听了陈天朗侃侃而谈,吴兵新并没有丝毫的妥协,他还是觉得陈天朗这样做属于不理性的决策,所以他针锋相对道:“陈总的意思是,你已经老到需要开始提携后辈,准备后路了么?”

陈天朗摇摇头,“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旧社会的黑帮老大,我没有必要去铺什么后路。我之所以跟大家将这个故事,只是想阐述一件事。那就是现在已经不是过去的封建社会了,现在什么都讲民主,一时为主,一世为主这样的想法已经过时很久了。现在没有谁一定要效忠谁,谁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这个道理很老土,大家都知道,是不是?”

众人纷纷点头。

陈天朗又说道:“但是真正落实到现实,你们做得到吗?你们真的可以那么宽宏大量地一手将自己的下属捧起来成为自己的另一方太贪心。我们当然觉得我们是对的,因为对这种初级员工像这种程度的重奖,我们已经是破天荒了。但是站在杨彬的角度来说,难道他错了吗?整个营销策略的整改,我们上海公司除了按照他设计的方案,投资一百多万运作两个月之外,什么都没有做。整个运作过程,从策划,运作监督,宣传执行甚至一直到催款都是杨彬一个人一肩挑起,整个策略部没有任何一个人插手过吧?当然,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我们是看得起你,你一个初级员工,就给你这么大的权限让你运作这么大的项目,你也就在我们三株公司才有这种机会。但是试想想,如果你们出去跟别人合作做生意,那个人除了投资一百万两个月以外,什么都没有做,你辛辛苦苦奔波了两个月,把一切搞定,最后分钱的时候只分给你一万,你会乐意吗?”

“这不同,一个是打工,一个是合伙做生意,不可以等同比较。”白斯文摇摇头,说道。

陈天朗轻轻敲了敲桌面,“没错,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打工跟合作是不同的。合作是为自己奋斗,打工是为老板卖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公司里会有那么多员工,人在公司里上着班,心里却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如何做点小生意。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大学生,寒窗十来载,满腹经纶,你给人家一个月一千块,他有可能满足吗?当然不可能,他的价值不止如此。”

“那我们该给他们多少?一万一个月?我告诉你,还是不够,多少都不会够。因为在这些年轻的高级人才的心里有着比现实的金钱更有诱惑力的东西,那就是――未来!而我创立这个基金,就是要给我的员工们一个未来,让他们从公司的发展中看到未来,真正属于自己的,踏踏实实,触手可及的未来!”

陈天朗重新坐回座位之上,“我的话完了。”

全场一片寂静。

过了一会,作为法律方面的专家,韩红云问道:“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下子太多人来申请这笔贷款,大家都要,那我们该分给谁呢?不知道陈总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第一,我认为这种情况不大可能出现。因为这笔钱不是白给他,而是要还的,并且创业成功的企业,必须要是我们三株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也就是说我们是他们的靠山,他的公司也是我们的子女,盈利也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另外,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没有创业的人百分之九十五是因为缺乏勇气,而只有百分之五的人是因为缺乏机遇或者金钱。所以我想申请这批贷款的人并不是太多,就目前公司的几千名员工来说,一千万我想已经可以满足他们了。第二,在基金建立之前,要设定完善的制度,这个问题交给策略部研究,在这里就不讨论了。还有什么问题?”

陈天朗环顾了全场十几个人一周,没有人说话。

陈天朗于是说道:“那好,我来做个总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不怕有人走,我就怕走的人觉得我们三株公司是间没有前途的公司,我不怕没有人来,我就怕来的人没有真才实料。

从今天开始,我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你只要有本事,你就到三株公司来把你的本事表现出来。只要你的能力被市场检验过了,那么很好,想要什么位子,我给你什么位子。位子还满足不了你,我就给你钱让你自己去闯一番天下。闯开了,很好,我们大家谈合作,并肩作战,失败了,欢迎回来,共同创业。这就是我陈天朗的用人之道。”<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