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燕国的感叹曲(2 / 2)

秦歌一曲 老实人12 5570 字 2019-10-03

见钟离春拿眼偷瞧齐王,孙膑心中顿时明白。齐王的确是好相貌,英俊不凡。但可惜……

齐王好色,显然是一点也看不上这个钟离春。同样是姐妹两个人,钟离秋的确是比姐姐漂亮多了,也心细多了。孙膑感觉一阵的乏力,可惜这却不是他能做主的地方。

周武王之灭亡了大商,封召公於北燕。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就这样,燕国成立了。

从召公开始,一直到现在,天下变了又变,换了又换,可是在燕国,竟然一点也没有什么变化。这个古老的国家发散着陈腐的气息,而偏偏诸国还都沉溺于这种气息中。

春秋时有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但在燕国的心里,除了齐桓公算是一个玩意,其余不足道。晋文公也许还算是可以,但这老东西太老了,也和燕国没有什么交集,所以没有什么感觉,至于楚国,天下都瞧不起楚国,虽然楚国势大,可是也有中原挡在那里,楚国还是和燕国打不着关系。还有吴王阖闾、赵王勾践,在燕国的心里,简直是小丑的代名词。你中原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结果还是一出戏。楚庄王如何?也就是在南边蹦着而已。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都是这边称霸那边完蛋。两傻b,哪入得了燕国的眼,在这样的条件下,燕国平平无奇的度过了近六百年。燕国的前君是燕桓公,由于在此之前,燕国的国主没有断,所以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重号,先前已经有了一位燕桓公,故而现在这位就叫燕后桓公。

燕后桓公死了,一切都是那样平平无奇,没有半点的波澜,国家就传到了燕国新公的手上。就是如此陈腐,但也许是由于这种陈腐带着一种平淡的安定,所以新君也无益于改变。那么,是不是说燕国就没有危险问题了呢?当然不是的。燕国从开始就不断的有着胡乱。在燕庄公的时候,有山戎之族,山戎乃北戎之一种,国于令支,亦曰离支。西面为燕,其东南为齐国和鲁国。令支位于三国之间,恃其地险兵强,不臣不贡,屡犯中原。先时曾侵齐界,为郑公子忽所败。至是闻齐侯图伯,遂统戎兵万骑,侵扰燕国,欲绝其通齐之路。燕庄公抵敌不住,遣人走间道告急于齐。

齐国出兵打败了戎军,燕庄公那个感动呀,当时的燕国其实算起来并不大,还只能说是一个小国,燕庄公送齐桓公,一出国境五十里,齐桓公把这五十里全割让给了燕国,燕庄公在此地筑城号燕留,言留齐侯之德于燕也。由于打败了山戎国,燕国的地般向北扩张了五百里,又向东进了五十里,终成大国。这也是燕国和齐国关系好的原因。两国纵然有一些的国事之争,还没有到真正撕破脸的地步。一直到……当时,燕国有一个子之的大将,牛的不行,打破了燕国蓟城,燕国请齐兵助,可惜的是,当时的齐军做事愚蠢,要么灭了燕国,要么好事到底。但齐军打破子之让燕昭王登位,却拿走了燕国最后的一条裤头。抢得太狠了!

正所谓感情是好,金钱会薄,再好的友情可以打打仗,占占彼此的便宜,但这样抢光光的那就太不地道了,于是才有了乐毅会盟天下伐齐,当然这也成全了田单。

不过那都是后话,至少目前,燕国和齐国虽有一些小矛盾,但两家的君王对此往往是付之一笑,就算真闹起来,彼此给一个台阶,就手就下了,虽然大多数是燕国吃亏,但是话说回来,谁让燕国弱呢!只是……燕公从榻上女子动人的肉体上起来,在心里感叹:“燕国……怎么可能不弱呢!”在燕国的北方,有着让人头疼的东胡、中山、楼烦、北匈奴、朝鲜族等。

于是,大约十万的燕国边军就只能死死的守在北方,这里面包括了燕国的燕山铁卫。

燕山卫是燕召公时就起建的一支卫兵,最后慢慢转变,一直成了燕国的传统精兵。但可惜,人数不多,只有五千多,他们是燕国真正的精兵,燕国每年有十分之一甚至还要多的钱都用在燕山铁骑上面。这说来只是一个集团式的斥候骑兵。但燕国却很注重这个面子。

此外,燕国有战车新八百乘,老旧三千余……穷……只能如此。对外宣称是五千乘大国。

王城蓟附近有着三万城卫军,在都下,有着四万左右的兵力。必须说一下,都下的兵战力一点也不强。最强的,在阳造。这里是燕国北方最强的军事重地,有十万大军,但实际上有七万,多的时候也就是八万,少的时候三万亦有之。如此分薄了力量,燕国可以集中的兵力也就可想而之了。兵少民困,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好在的是,燕国的北方胡人力量有,但如前所说,胡人就是胡人,有力量是一回事,但真正比起来,也不过尔尔,不足为道,燕国据城之利,这些小跳蚤,还是奈何不了燕国,但影响却是一直存在的。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只要输入-www.69zw.com-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