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触目惊心(2 / 2)

天兵在1917 马口铁 0 字 2021-11-05

另外这还仅仅是英国和苏联之间的第一笔交易,很快第二笔交易又摆在了政治局的案头,英国人再次采购500架雅克-7以及400辆Bt-7坦克和超过500门100毫米无后坐力炮和122毫米榴弹炮。</p>

这些交易重新武装起了英国。为保卫英伦三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过对苏联来说,这就是问题了。相当一部分本应该交付部队的武器被托洛茨基截留了。影响了一部分二线部队的备战。</p>

比如前面提过的那400辆Bt-7,按照红军原本的编制表,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坦克营,虽然t-34、t-35和t-54提前进入红军服役,不过数量并不足,只能有限提供给坦克师和机械化步兵师,至于其他的普通步兵师就只能用老旧的Bt-5、Bt-7甚至是t-26凑合了。</p>

结果托洛茨基将这一批Bt-7抽调走了,直接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红军步兵师的坦克营没了坦克,按照图哈切夫斯基的估计,至少有15个步兵师受到了影响,导致这些步兵师的坦克营变成了纸面上的部队,总装备部只能将这15个坦克营临时装备反坦克炮,改为反坦克营使用。</p>

不过大家都知道的,此时的红军正在快速扩编,不光是坦克缺,大炮是一样的缺,原本应该装备给这些部队的76.2毫米火炮也是供不应求,最后差不多大约9个反坦克营只能临时拿一战时的老旧火炮或者100毫米无后坐力炮对付。</p>

实际上苏联的备战不光是有装备缺乏的问题,奇葩的问题还有一堆堆。比如在1927年到1937年间,在波罗的海三国至乌克兰漫长的国境线上红军一共构建了13个要塞区,每个要塞区的宽度为48公里到140公里不等。</p>

从纸面上看这似乎是一道钢铁长城,但是大家都懂的,那时苏联的经济条件其实并不好,直接导致这道所谓的长城也很缩水。绝大部分工事都是按照使用机枪的标准建造的,仅仅有20%的战斗设施配有火炮,这样的火力实在是尴尬。</p>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从1938年开始,红军开始为战争做准备的时候,这才发现,之前建好的钢铁长城中仅仅有6个部署了防御部队,其他的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p>

1940年5月25日,当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部考察基辅要塞区的状态时,就很忧虑的向中央表示:“情况很严峻!”</p>

有多严峻呢?咱们往下看,根据乌克兰内务部的报告:“基辅要塞地区为半径100公里的圆弧形地带,环绕基辅,其左右两端与第聂伯河相接。其中257个防御设施中只有5个做好了战斗准备,要塞左右两翼完全没有防御,敌军可以任意入侵。且,257个防御工事中的175个因为地形选择不当(建在丘陵、山地和森林当中)而不能保证应有的射界。火力点的伪装长期未能得到任何保养和维修,造成75%的设施报废,需要拆毁重建。”</p>

“另。140个永固碉堡配有的1930型机枪防盾。该设备存在致命缺陷。在射击时会以很高的概率发生自动关闭的严重故障,由此产生的跳弹可能杀伤己方兵员……所有的防御设施中几乎没有任何光学设备,其额定达标率仅有2%。根据调查,在1938年12月之前未曾配备过潜望镜。在1938年12月25日,该单位得到了150个潜望镜,然而旅长施维金错误地指示将这些宝贵的设备放在仓库旁边的堰坡上,导致这批价值为30万卢布的设备全部报废……该要塞区极度缺乏双筒望远镜,部队竟然将仅存的18个完全无法使用的双筒望远镜当做紧急战备物资使用……该要塞区缺乏必要的供暖设备。仅仅在四个防御设施中装备有蒸汽取暖设备,但是全都无法使用。”</p>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根据之后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调查,乌克兰要塞区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设备缺乏的问题:“要塞区重要地段的防御配置相当糟糕,战术上根本不能达标,有效防御纵深仅有1公里左右。80%的防御地段存在射击死角,也无法保证射界。一枚203毫米炮弹或者2到3枚47-75毫米口径榴弹炮直接命中外壁,就会导致防御设施被摧毁。”</p>

“第76独立炮兵营(由旧式的炮兵团扩编而成)只有三个连可以在‘m1日’(动员令发布日)的日落时被动员出勤(部队驻地离要塞区平均距离达到75公里)。另该营装备的法制155毫米火炮没有炮弹。根据军区的命令,该种炮弹已经被调往克利缅丘克市。因此该营实际可以动员的力量仅有两个连。”</p>

“要塞区共设有297个设计设施,其中包括279个永固碉堡和18个带顶棚的半炮兵壕。但是大部分设施正在改造当中。造成了极度的混乱。武器装备上附着的水分未被擦拭,也未经涂油保养。因为完全不负责任的保养方式。设施内的大部分武器因为灰尘和锈蚀而报废……设施内电力架设混乱,完全不能保证正常的照明。为保证半炮兵壕内部换气和照明工作而配置的Al6-12型与Al12-2型内燃发电机没有抽湿设备,因而无法启动,经过实际测试,该设备大部分因为缺乏保养而报废……1932年配置到防御设施内的火炮,直到1937年才得以分解保养和清扫,全部火炮都有锈蚀痕迹。另有两门火炮被错误地注入熟炼油(应使用锭子油)而导致注油孔被堵塞,引起油缸爆炸。火炮锁栓和漏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外60%的火炮击发拉绳遗失。火炮备用零件并未存放在防御设施内,而是放在远处的仓库里。”</p>

“炮兵营极端缺乏炮兵专业人员。如第40独立炮兵营指挥员中就无一人懂炮兵技术。导致该营装备的火炮完全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此外,要塞部队自组建以来一直都没有负责战斗训练的干部。各单位从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兵员培训都基于合成兵种训练方案自行组织进行,指挥员不懂得标准的要塞防御战斗技能。”</p>

“更严峻的是,由于设计失误,大多数的永备碉堡内装都不合格,无法安排部队进驻。因为错误的估算了地下水的深度,导致50%以上的战斗设施浸水20到40厘米,且排水管道完全无效,要塞地区没有安置电力设备,居住区湿度过高,十分闷热,而且没有换气设备,也没有余地安装类似的设备!”</p>

“要塞地区后勤组织混乱,竟然没有考虑过储存粮食仓库。施工计划粗糙,战斗设施大多安置在丘陵、洼地或者茂密的森林中,导致大部分的武器的有效射程只有五十到一百米不等。如3号阵地永固碉堡就建造在一个经常滑坡的松软斜面上,无法敷设伪装,而且造成碉堡内的火炮因为位置低于周围地表而无法射击。要保证这些碉堡的射界,就必须彻底地清扫12万立方米土方,并砍伐约300公顷的森林和灌木。”</p>

“大部分射击口和枪架是为马克沁机枪准备的,导致新式机枪无法使用。应该带有顶棚的半炮兵壕没有安装遮蔽板,几乎没有任何防雨能力。”</p>

当内务人民委员会的报告摆在政治局大长老们的案头时,不可避免的一场暴风被掀起了。其中首先发难的就是捷尔任斯基,公正无私的铁面人最反感的就是这一类事情,不客气地说,对于这种情况他是零容忍。</p>

“触目惊心!简直是触目惊心!”捷尔任斯基挥舞着这份报告,张牙舞爪地说道:“这还仅仅是乌克兰一地的情况,可以想象,如果内务人民委员会、kgB或者中纪委认认真真的去调查一番的话,情况恐怕比报告中反应的还要可怕。同志们,我只想知道,从1937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喊加强国防建设,三年多的功夫,就搞出了这么一番成绩?”</p>

斯维尔德洛夫和托洛茨基都没有开口,前者只是低头默默的看报告,而后者则是老神自在的闭目坐着,他们旁边的鲁祖塔克、乌利茨基则是微微触眉。至于李晓峰,他就是一副等着看笑话的状态了。</p>

其实要塞区的军备搞得不怎么样,恐怕除了捷尔任斯基之外,大家心里头都有数,只不过这个时候,突然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恐怕是有说法的……(未完待续……)</p>

ps:鞠躬感谢寄生虫之血吸虫、一片雪1、胡德海军上将、畅饮千杯人未醉、hzwangdd、假面天使555和尤文图斯同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