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闪电行动(下)(2 / 2)

天兵在1917 马口铁 0 字 2021-11-05

图哈切夫斯基怒了,恶狠狠地挂上了电话,然后闷闷地对着桌上的地图运气。良久之后。他又给阿尔克斯尼斯打了个电话:“空军应当加强对乌涅恰的支援,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再搞两次大规模的轰炸……只有击败了乌涅恰的守军,我们才有可能一举将敌人的主力尽数歼灭!”</p>

给阿尔克斯尼斯打完电话之后,图哈切夫斯基又直接拨通了罗科索夫斯基的电话:“布良斯克方面军能不能再快一点,乌涅恰的局势很险恶,必须要争分夺秒,你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空降兵拼命还优哉游哉啊!康斯坦丁同志,你能不能拿出个军人的样子,也雄起一把!”</p>

罗科索夫斯基放下电话的时候,脸色相当不好看,布良斯克方面军时候优哉游哉过?为了尽快追上敌人,两个机械化军都已经拼了,一天下来跑废了三十多辆坦克,更换了上百台变速箱,有相当一批驾驶员都累晕了,甚至还有一部分坦克手都中暑了。尼玛,你听说过12月的俄罗斯还会中暑的?可想而知当时疯狂赶路导致车体内的温度有多高了。</p>

都已经拼成这样了,竟然还被称之为优哉游哉,罗科索夫斯基当时差点要顶撞图哈切夫斯基一句,那是忍了又忍才把话憋回去。是的,罗科索夫斯基当时很想质问图哈切夫斯基:“如果你早一点通报伞兵的相关情报,提前做好说明,而不是临时打布良斯克方面军和空军一个措手不及,至于是现在这个鸟样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p>

也确实,图哈切夫斯基玩空降实在玩得太突然了,空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不得不临时修改了计划去配合空降兵,相关的组织工作出篓子太正常了。而就是再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布良斯克方面军也是在尽力配合,就是这还被认为不够雄起,你图哈切夫斯基实在是太伤人了!</p>

实际上图哈切夫斯基放下电话之后也有些后悔,他刚才确实有点口不择言了,他心里清楚,这回布良斯克方面军确实在尽全力的配合他的计划,可以说是任劳任怨。但是战场上的情况不理想,他着急啊!这一急不就也顾不上了!</p>

其实图哈切夫斯基并不知道,有人比他还要急,这个人就是古德里安,当他接到红军进行了第二次空降时,脸色是比锅底还要黑。他已经明白了,俄国人这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他的部队留下了,否则不可能一而再而且还是间隔如此短的投入空降部队。</p>

别看空降兵仅仅是轻步兵,但其人员素质要求是极高的,可以说是步兵中最顶级的存在。一般的二流国家根本就负担不起空降兵的开销。而这一次红军一口气投入了近三个师的空降部队,这还不能说明问题?</p>

古德里安很担心,虽然乌涅恰的守军还在顽强抵抗,但是谁能保证红军不会继续增兵?根据战前获得的情报,红军对空降兵不是一般的重视,其空降部队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五个师甚至更多。一旦红军再投入两个空降师,就算不能占领乌涅恰,也能成为第一、第二坦克集群逃亡路上的拦路虎。</p>

所以。古德里安很急。一再的命令部队要加速前进。为了就是抢在红军第三波空降部队着陆之前突破乌涅恰。当然,古德里安并不知道,他错误的估计了红军空降部队的规模,红军典型伞兵其实也就是三个师的规模(一个伞兵师,四个伞兵旅),而多估算出来的那两个师,其实是隶属于kgB的空中突击旅(共计五个旅)。</p>

空降师和空中突击旅,看上去似乎是一路的。但本质上却完全不一样。前者完全以空降作战为主,配备的都是固定翼运输机和大型轰炸机作为运载机。而后者不要求士兵掌握伞降技能,更多的是搭乘直升机执行任务。前者的作战半径更大,而后者集结和突击能力更强。</p>

而这一次闪电行动并没有kgB的空中突击部队参加,倒不是图哈切夫斯基看不起空中突击部队,也不是不愿意分功劳给某仙人。而是因为直升机转场飞行速度太慢,想要集结能够投送一两个空中突击旅的直升机实在是太耗时间。为了抢时间,图哈切夫斯基也就只能让空降部队单独执行闪电行动了。</p>

言归正传,在古德里安的命令下,第二坦克集群前锋是疯狂的赶路。终于在第二天上午十点抵达了乌涅恰外围,一头撞上了昨天空降的第4和第5空降旅。一场遭遇战当即爆发。</p>

一开始,毫无准备的伞兵被德国装甲部队无情的碾碎了,小股的伞兵根本不是德国坦克装甲车的一合之敌,可以说德军是长驱直入。好在第4和第5伞兵旅旅长很快调整了部署,命令那些还未收拢的伞兵不要同敌人硬拼,放过敌人锋利的进攻矛头,转而去敌人后方骚扰和袭击。</p>

这么做自然避免为收拢部队的损失,但也让德国装甲部队向前突击的速度变得更快了,按照德军指挥官卡本茨给古德里安的报告:“我军进展顺利,最迟将于一小时后抵达乌涅恰城区。”</p>

不过这份自信满满的报告很快就惨遭打脸,继续向前推进几公里之后,卡本茨遭到了第4、第5空降旅主力的顽强阻击。一场轻步兵打坦克的好戏就此展开。</p>

多年以后,红军伞兵英雄阿莫西尼奇回忆起那场艰苦的战斗时还会泪流不止:“我们获得的命令是必须拦住纳粹,不允许敌人一兵一卒进入乌涅恰……不过对于如何完成这项使命,同志们都没有一点底,我们的弹药不足,大部分战士除了A**-30突击步枪(As-30的改进版)上的那个弹夹之外,只随身携带了另外四个弹夹和四枚手榴弹。这就是我们全部的弹药。”</p>

“和弹药紧缺相比,更糟糕的是我们缺乏反坦克武器,营里装备的100毫米无后坐力炮和76毫米超轻型榴弹炮一起被落在了机场,我们唯一能拿来反坦克的只有rpg-7火箭筒,而且也面临弹药稀缺的困境。”</p>

“众所周知,rpg-7火箭筒是一种上手容易,但是用好了很难的武器,虽然最大射程在四百米左右,可一般哪怕是最精良的射手也没办法在那个距离上击中目标。而且当时的风速很快,而rpg-7的火箭弹很容易被横风干扰,为了摧毁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我们只能将敌人放在100米以内再打,甚至不少同志是在三十到五十米的距离上才开火!”</p>

阿莫西尼奇很沉重地说道:“这是轻步兵同铁甲洪流之间的肉搏,在那种距离上,你只有一次射击的机会,没有摧毁敌人你就会被敌人摧毁!”</p>

这绝对不是开玩笑,rpg-7很大的问题就是发射时的烟雾和火光太大了,在百十米的距离上,只有瞎子才看不见rpg-7发射的火光。而一旦火箭筒射手暴露了,等待他的将士铺天盖地的集火打击。</p>

比如说阿莫西尼奇就经历过:“那辆三号坦克开得很快,之前两个同志试图攻击它都没有成功,然后他们都被敌人的炮火和弹雨撕碎了。我是排里最后一个火箭筒手了,如果我不能摧毁它,那么它将杀光剩下的所有同志……我用瞄准镜牢牢地套住了它,然后默默的估算着风速,为了能够确保能够摧毁敌人,一直等到它开到我侧前方二十米的距离,我才开火!在开火的瞬间,敌人就发现我了,机枪、迫击炮和榴弹炮一起向我这里打过来……”</p>

说到这里,阿莫西尼奇掀起了上衣,你能看到他胸口密布着一片片蜈蚣一样的伤口,他说道:“我身上取下了三十块弹片,还有十块一直陪伴着我……”</p>

阿莫西尼奇摧毁了敌人的坦克,当他被战友从战场上抬下来时,几乎已经是个血人了。他战友鲍里斯说道:“我们都以为伊凡死定了,不过谁都没想到他竟然活了下来,在那最艰难的几天里,我们损失了太多的兄弟了……”(未完待续……)</p>

</p>

ps:鞠躬感谢胡德海军上将、xuyiqing1985、hzw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