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 狂飙突进(2 / 2)

天兵在1917 马口铁 0 字 2021-11-05

</p>

请注意。这还不算完,在这一道防线后面还有用两道防线,一道是八十公里的后方,在穆棱江西岸森林覆盖的深山上筑有野战工事。第三道就是在牡丹江岸。按照日军的构想,哪怕苏联红军能突破第一线的碉堡群,再撞上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就会被消耗得七七八八。然后就轮到关东军反冲锋一举吃掉精疲力尽的苏联红军了。</p>

只不过等战斗真正爆发的时候,红军的战术完全出乎了日军的预料,一方面梅列茨科夫尽可能的加强突击部队的火力,给每个主要突击方向上的步兵师都加强一个坦克旅或坦克团和一个自行火炮团。一共是80辆左右,大约能达到平均每公里30辆的水平。</p>

另一方面还调来了大量的工兵。具体的办法是:工兵侦察地形障碍,搞清楚日军的工程作业情况。进攻发起之后还负责清除障碍并搭建和维修桥梁道路。至于战斗工兵则直接编入一线突击部队,第一攻击梯队的每个连都加强了一个工兵分队,专门用于清理障碍。</p>

不光是步兵有工兵配合,每个炮兵团也组建了道路—桥梁分队。总之梅列茨科夫是故意选择了出其不意但路况恶劣的进攻地段并配置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可以说苏联红军是一边修路一边向前进攻。</p>

请注意,这并不是梅列茨科夫战术的全部,实际上最关键的点还没有点出来。毕竟日军那些工事和碉堡不是假的,如果要一一将其拔除,那么进攻的突然性以及向纵深突击的可能是大大降低了。</p>

对此,梅列茨科夫采取的办法是,遇上日军坚固的防御群之后,步兵和炮兵停下,在工兵的配合下包围封锁然后慢慢拔点,而红军的机械化部队则是继续向前突击,插入日军的腹地包抄合围。</p>

这一手可是相当的狠,鬼子打的如意算盘就是用堡垒消耗红军,然后乘机打闷棍。而现在梅列茨科夫却根本不给日军这个机会,我的机械化兵团理都不理你的堡垒,直接穿插到你的腹地去搞风搞雨,这时候你的第二线第三线防御根本就没有准备好。你丫的拿什么跟我打。更有甚者,关东军丢在第一线堡垒中的那些部队就被钉死了,要么就被红军步兵慢慢吃掉。要么就饿死困死,你说撤退?撤退的话那些堡垒不是白搭了。更何况往哪里撤?红军机械化部队已经深入腹地了,你往回撤不是主动找死。</p>

不得不说日军在这一线的防御配置是有大问题的,他们以为坚固的堡垒和崎岖的地形能够挡住苏军。可没想到苏军从这些不好通行的缝隙中穿插了过去,直接将这条所谓的防线打成了筛子!</p>

梅列茨科夫对付日军堡垒的战术通报给李晓峰的时候,让某仙人不由得想到了几百年在这块土地上另外一场关于堡垒的争锋。那时候对阵的双方是后金和大明。当年明月很欣赏的孙承宗老夫子就采用了日军差不多相同的堡垒战术去对付后金的军队,按照当年明月的说法,孙长老用刨坑的方式收复了上千里的国土,后来是阉党陷害导致功亏一篑。</p>

这么说吧。李晓峰还是很欣赏当年明月通俗写历史的方式,也收藏了他的大作。但是在孙长老的问题上,实在是无法苟同当年明月的那个结论。</p>

按照孙长老的策略,这是准备一路修碉堡一直修道后金的老家去(颇有点某仙人第一次玩星际时的炮塔战术),说白了这一套战术其实就是明军野战打不过后金之后采取的下下策。为什么说是下下策呢?</p>

第一,当年大明本来就财政紧张,修碉堡不要钱?修好了碉堡不要军队驻守?养这些大头兵不要钱?这么说吧,碉堡修得越多,财政就会越紧张,等到补给线路达到一定的距离时。恐怕不用后金去打,大明自己都崩盘了。</p>

其次,这些碉堡群看似很好很强大。似乎是能挡住后金的兵锋。但是碉堡始终是死的,只要一天明军不敢野战不敢同后金直接交锋,那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p>

更何况,后金还不一定要去硬啃这些碉堡,围点打援可不可以,你总不能放着这些碉堡不救吧?不救的话修这些碉堡还有什么意义呢?</p>

说穿了,堡垒战术等同于画地为牢。看看解放战争中土共是怎么修理刮军的,当一只军队丧失野战的勇气和能力只能固守碉堡时,离灭亡恐怕是不远了。总之碉堡是死的。人是活的,战场上最重要的还是掌握主动。</p>

就比如现在。当苏军狂飙突进的时候,鬼子是傻眼了。这是继续死守呢?还是麻溜的后撤到第二道或者第三道防线抵抗呢?</p>

关东军内部的意见是高度不统一的,有的说坚守到底,还有的说必须马上撤退,闹闹哄哄的达不成统一的意见。而梅列茨科夫可不会给鬼子多少思考的时间,他的机械化步兵继续高速突进,轻轻松松的就突破了日军的第二道防线,打到了牡丹江边。</p>

这时候关东军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如果让苏军占领了牡丹江,那之前部署在第一线的部队将全部尽丧于虎口。在这个时候鬼子才匆匆下达了撤退命令,要求一线部队赶紧后撤。</p>

实话实说,这已经迟了,因为鬼子在一线的部队已经基本被红军的步兵黏住了,怎么走?不管碉堡直接撒丫子跑路?那你也得问问红军战士手里枪炮同意不同意。躲在碉堡里的鬼子尚且被红军强大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更何况跑到碉堡外面去裸奔呢?当然,鬼子不撤也不行,你当梅列茨科夫配置给一线的战斗工兵和自行火炮是假的?</p>

这么说吧,远东红旗方面军在这场战役中的突破足以被写进教科书。以第五集团军为例,在战斗爆发的第二天就向前突进了八十公里!仅用了六十个小时就完成了计划中八天应该完成的任务。至于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只用了五十个小时就推进到穆棱河一线,导致日军二线部队根本没办法在穆棱河组织防御,只能仓皇向牡丹江方向撤退,几乎将所有的火炮全部都丢弃或者炸毁。</p>

结果就是,关东军第一方面军所属的第124师团和第126师团在仓皇撤退中一共损失了五个半步兵大队的实力,而且还没能起到一丝一毫迟滞红军的作用,他们被苏联红军快速的绕过、包围然后歼灭。</p>

而这也直接影响了关东军在战役第二阶段的局势,因为仓皇撤退,牡丹江这一线的防线实在是豆腐渣做的。当红军第五集团军和远东红旗滨海集团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扑向牡丹江时,日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未完待续。)</p>

ps:鞠躬感谢呼延哈哈、懒惰的读者、守护星座的人、jj、失落地星辰和尤文图斯同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