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敷衍(2 / 2)

“什么?”方正化一听,顿时惊讶,“万岁爷举起御案,你莫非是眼花了么?”</p>

“真得,虽然此事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等亲眼看着万岁爷举着御案,似乎万岁爷自己也挺吃惊的。”内侍回想起当时大眼瞪小眼的场景,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p>

方正化还是不信,宫里面的武力值数他最高,平时随侍皇帝身边,他再清楚不过皇帝有多少力气,怎么可能举得起御案!</p>

问了等于白问,他反而更加疑惑,便让人找来吕应蛟,邵宗元和张大同等人连夜商议。</p>

这份旨意,只是皇帝直接传出来的中旨,也让几个文官武将有些犹豫。</p>

正规的圣旨,是要内阁来写,并且六科给事中还要审核,如果没有问题才会下发通政司公开这份圣旨,如果有问题,六科给事中有驳回的权力。</p>

而中旨则是避开了内阁和六科给事中,由皇帝直接传达的旨意。</p>

理论上来说,中旨和圣旨都是皇帝意志的表现,那都是要遵守的。但是文官集团为了夺权,为了限制皇权,很多时候都不认中旨的。</p>

并且,这一次的旨意中,连封赏升官所需的关防印信之类全都没有,更显敷衍。</p>

总之,在场的这几个文官武将,虽然对升官高兴,却也还是疑虑重重,没敢应承下来。</p>

方正化其实和他们一样,对于这样一道奇怪的中旨,是有一肚子疑惑的,但是他又和这些文官武将不同,开口解释道:“此份旨意是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可见情况之紧急,仓促便也在所难免。”</p>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提高了嗓门,尖细嗓音尤为明显:“但是无论如何,这确实是万岁爷的旨意。咱家明日一早就调骑军回京,你们自己看着办吧!保定要是落于贼手,你们怕是也承受不起!”</p>

略微带了一些威胁之后,他又和缓了语气说道:“你们先按旨意做起来,咱家到了京师之后把情况搞明白了,会派人知会你们的。”</p>

方正化的这些话,算是刚柔并济了,对这些文官武将又都是好事,他们最终便都答应了下来,遵旨执行。</p>

这一夜,保定的不少人便是不眠之夜,至少方正化是。圣旨要他凑集尽可能多的骑军,因此他得四处调兵,要有不愿意去的,还得威逼利诱之类,总之,就是想着法子凑骑军,以便于天明之后能出发。</p>

与此同时,京师也已经天黑,宫门落锁,隔绝内外。</p>

乾清宫南庑房,崇祯皇帝在用了晚膳之后,便领着周皇后、太子朱慈烺到这里,并让王承恩护着周围,隔绝耳目。</p>

只是这个架势,就知道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说。</p>

事实上,周皇后也是忧心忡忡,不是为了国事,而是因为崇祯皇帝的反常。</p>

相处了十八年,崇祯皇帝的变化对她来说,太明显了。她很怀疑,是因为国事压力过大,以至于皇帝做事,都没有章法了。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问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