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龙虎禁军(2 / 2)

“我还待在甘泉宫吧,那里虽然有很多不少,但却可以看到你被欺负的样子,仔细想想,还是挺有趣的。”惊鲵气呼呼地说道。</p>

“这小翅膀是真的硬了,连带着嘴也硬气起来了。”杨明喃喃称奇道,这样的惊鲵,似乎变得更有趣了。</p>

回应杨明的是惊鲵毫不示弱的眼神。</p>

“你还嘴硬吗?”杨明放在惊鲵肩膀上的手掌顺势一滑,已经捞起了一轮半月。</p>

“嘴硬又怎么了?”惊鲵反击道。</p>

“让我看看有多硬?”杨明说着凑上前去,惊鲵还来不及躲闪,已经被噙住了樱唇。</p>

惊鲵五官精致秀气,虽没有焱妃的雍容,也无赵姬的妩媚,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魅力,一点樱唇正应了那一樱桃小嘴的说法。</p>

在杨明的撩拨之下,惊鲵很快就忘记了,自己方才还在坚持着嘴硬了,而现在却是完全转变成了一种截然相反的状态。</p>

快乐的日子总是让人容易忘记时间,一如杨明的生活一般,在时间的流逝中,秦国新建禁军,满编三万正式组建完成。</p>

在这个时代,受限于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维持庞大的常备军,所以列国都采用了一种寄兵于农的策略,秦国的耕战体系也正是由此而生。</p>

所以,三万禁军的编制看似不多,在围绕着这三万禁军,只要征发士卒,则可以迅速地以此三万禁军为核心,组成一支超过十万人的军团。</p>

一如驻扎在平阳,执掌太原郡与河东郡两郡防务的平阳重甲军,在平阳重甲军中,中军常年维持的数量都不超过三万,哪怕是在秋季召集兵役集训之时,在平阳一地完成集结的平阳重甲军也只维持在五万人左右。</p>

相对于负责秦国两个大郡防务的平阳重甲军,驻扎在咸阳郊外上林苑中的三万禁军,足以称之为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了。</p>

军营之中,杨明正在各处校场之上操练的满编两万七千名士卒,哪怕知道他们并未真正的属于自己,也不免生出一阵豪气来。</p>

对暴力的崇拜,似乎是融刻在男性血脉中的存在,哪怕杨明知道,眼前的禁军还远远称不上永恒的力量。</p>

“两万七千人,挑选出三千人组成亲卫营,其余的两万四千人,分为左右十二营,每一营两千人。”杨明从校场上收回视线,对身后被他从一个小县城寻到的章邯说道。</p>

年龄与蒙恬相仿的章邯闻言,伏在书案上奋笔疾书,不愧是能够在武能统兵,文能为少府的那个章邯,那个在纵横合击之下,依旧能够‘全身而退’的特殊存在。</p>

“从伍长,到一营将主,各级军官不设,以半年之中的考核为标准,在考虑各级军官的职位问题。”</p>

“至于建制,改无可改,一切照旧。”</p>

这个时代的军队编制,七国之前虽然略有差异,但都大差不差,因为,军中的编制问题,是来自于实际情况,五人一伍,十人一什长,百人一队,其中的门道,是各国领兵之人,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总结出来,最能够发挥士卒战力的编制。</p>

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后世的军队编制可能会优越于千年前的军队编制,却是忘记了,不同时代的军队素质不同,所用的武器不用,战法战术更是不同,生搬硬套,只会让一切弄巧成拙。</p>

在禁军的组建方面,杨明从来都没有卖弄所谓的见识,有些东西可以借鉴,有着东西,还是不做自寻烦恼的好。</p>

“护军府武部的那些教官,要严格筛查,练兵的过程,也是对他们淘汰的过程,护军府的官员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杨明十分随意地说道。</p>

反正他的这些话,经过章邯的整理,在写到竹简上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这个时代,适合呈送到咸阳宫的奏疏了,自然不用自己去费心神斟酌其中的遣词造句。</p>

咸阳宫中,秦王政看着赵高送来的数卷厚厚的竹简,尤其是在看到上边的火漆封泥之时,更是陷入了怀疑之中,中护军府的奏疏怎会出现在咸阳宫。</p>

要知道,秦王政可并未亲政。</p>

一时间,不明白杨明具体是什么心思的秦王政亲手划开了竹简上的火漆封泥,将竹简慢慢展开。</p>

“龙虎禁军建军章程?”秦王政看着第一支竹简上的小篆,英气中带着几分冷意的两道剑眉微皱,对于竹简中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p>

“龙虎禁军?这名字,起的倒是霸气。”秦王政慢慢展开竹简,口中自语中,却是认真地浏览起了其中的内容。</p>

杨明这个中护军无论是出于什么心思,将这卷建军章程送来咸阳宫,秦王政都必须承杨明一个大大的人情。</p>

因为这是一种风向,一种秦王政已经到了亲政之龄的风向。</p>

<b>最新网址:</b>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