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贾妃昭告天下(2 / 2)

“我这里先赔不是,再说我的不得已。

贾兄弟,此举的目的其实并不在令尊。

令尊乃是个闲职,又无心权术,只爱高乐,皇上并不在意养着个有职无权的闲人。

此事要引出来的,必然是个既要存心与功臣派勾结、又能仗势欺人的。”

贾琏也明白,屁股决定脑袋,大家立场不同,各有各的不得已。

低头想了想,才道:

“我也明白,石兄头上的那位亲爹,可比我那亲爹难对付得多。

咱们既然是兄弟一场,就该相互信任。你跟我如此明说,我就帮你设个圈套,引出个仗势欺人的来让你交差。”

石公子一声感叹:

“你这人,既聪明,又豁达,温文尔雅之中满是豪气、义气,与你相交,也是人生幸事。”说罢,斟满一杯酒,举向贾琏一敬,便自己先干了,“日后咱们自家兄弟,福祸同当。”

贾琏也斟满一杯酒,一气喝干:“你这个当哥的,为了妹妹真够拼的。”

.

却说这日下半晌,宫里的夏太监来到贾府,送来了贤德妃娘娘赏赐给家人的十五节礼。

贾母的是香如意一个、玛瑙枕一个、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两位老爷和两位太太以及姨娘的,是香如意一个、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王熙凤和李纨的,是霞影纱两匹、凤尾罗二端、香袋两个、锭子药两个。

宝玉和宝钗的,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黛玉和迎春、探春、惜春的,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

贾母带着众人亲自迎送,临走还奉上了二百两银子给夏太监。

.

众人都瞧见了独独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的,自然也都明白了贵妃娘娘故意撮合之意。

宝玉婚事上,贾母与儿子贾政看法一致:须得找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儿,而非商贾之女。

此时贾母心中憋闷,却也无奈,自知自己棋差一招,被王夫人抢了先。

旁人也罢了,袭人将些赏赐堂皇皇摆在宝玉屋中,心中已是喜不自胜。

看来,这是王夫人趁着进宫时与亲闺女贵妃娘娘“通气儿”的结果,娘娘终于与王夫人一心,选了宝姑娘为配。

只要能定下宝姑娘,那么自己做姨娘之事,便也该是定了八九分了。

袭人虽没见过贵妃娘娘,但也听说了不少,说贵妃娘娘在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并非跟着王夫人长大。

后来添了宝玉,贵妃娘娘乃长姊,宝玉为弱弟,二人同随祖母,时刻不离。

宝玉才三四岁,贵妃娘娘便手引口传,亲自教授了几本书,教认了数千字,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按说贵妃娘娘本与贾母更亲近,但因贾母年迈,纵使如今皇上开恩,准许每月逢二六日期,后宫眷属可以入宫请候看视,老人家也委实没力气奔波走动。

倒是王夫人,得了这恩典,几乎次次不落,回回必到,深慰贵妃娘娘在深宫中的思亲之心。

宝玉的亲事,老太太那边自以为胜券在握,却不道王夫人先下手为强,早在贵妃娘娘身边数说宝钗之貌美德淑,且宝玉日益年长,须得有个深明大义之人在旁规谏才好。

如今看着这节礼,却不是昭告天下了?

.

袭人刚刚被莺儿叫去一边说话,等回到屋里,却见屋中桌上的节礼少了,便问正在剔香炉的麝月:

“娘娘赏的东西呢?”

麝月抬起头,笑道:

“还不是被二爷拿去献宝了?”说着一努嘴,“林姑娘屋里,这会子正热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