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虎豹之骑(2 / 2)

强汉 荣誉与忠诚 6701 字 2019-10-08

“与保护公主的军队发生交战?”刘彻睁大了眼睛,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保护公主的军队?交战?阵亡千余士卒???”

刘彻绝对有发懵的理由,他所知道的是,经历匈奴大单于亲领十万铁骑践踏后,匈奴多个部落又趁汉国国之大丧出兵进犯汉境,边军经历多次血战,伤亡惨重,边塞各郡兵力不足,又有多个郡县被攻破,这才有公主出嫁地和亲被劫的事情发生在了汉境。

刘彻把公主在汉境被劫视为又一桩奇耻大辱,正狂怒呢,却又收到了急报,公主是被匈奴人劫走不假,但是劫抢公主的那支匈奴军队不知道被什么人击败了,留守匈奴人被杀得一个不剩。他心里高兴啊,好一个把匈奴人杀得一个不剩,没有比听到这个消息更加让他感到兴奋了,就好像是出了一口恶气一般地痛快,但是又开始迷惑了,是谁击败了匈奴人,把公主或救或掳走?

边郡缺少兵力是不争的事实,刘彻没有往汉军救走自己胞姐的方向想,倒是以为是游离于边塞的豪杰或是马帮所为,起先原以为会马上有消息,不料一整个月过去了,不但匈奴那边对和亲队伍失踪的事情不加追究,也没有人与汉国官员联络。这就排除了豪杰或马帮的可能。

想不出一个所以然,刘彻索性不想,继续往下看,期望从李息传回来地信息得到确切的答案,可是李息没有写那支保护公主的军队的来历,反倒是主要书写了两军交战的过程。

刘彻看到两千边军步卒被一千骑军杀的毫无还手之力时,他整个眉头皱成一团,既迷惑保护公主的军队为什么要与边军作战,又对边军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莫非是边军乃是设防不及。所以不敌?”,会有这样想法很正常。他的印象中汉军虽然极少和游牧民族进行野战,但也不该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非常突然的。刘彻愣了一下,“保护胞姐地军队是骑军?”接着往下看,明白是利用骑军踏起尘雾,风把尘雾吹往边军步阵的方向,导致边军士卒眼不能看、口鼻不能呼吸,这才千骑突击之后,他一拍大腿。“原来如此!以天时阵战,此法大善!”,赞叹之后眉头又皱了起来,“哪儿来地骑军?”

刘彻又再一次停止观看,思索两军为什么交战,而似乎他马上得出来了结论。敏锐地猜测必然是为了争功,“李息和苏信该死!”,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李氏门阀和苏氏门阀。这两个门阀一直存在不小的矛盾,这也才派李息为主将后,又把苏信派过去当副将,毕竟把一支军队交到一个人地手中太过危险了,必须安排一个人牵制主将,这才能两相制衡。

现在,刘彻觉得自己似乎安排错了,官场需要制衡,这是为了不让一方坐大,而军队一旦出现两个声音……,结果刘彻已经知道,军队里需要的完全的指挥权力,而不是主将、副将互掐,不然就会让敌军有机可乘,也会降低军队本身的战斗力。

“如此善战骑军,乃是边郡溃败残卒与被掳奴隶组成?”

刘彻看完了李息所写的两军交战经过,也看到了李息介绍保护公主的骑军的来历,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极了,同时也恼怒两军竟然同袍相戈,“苏信之罪,罪当处死!”,他眼眸里闪动着凶光,门阀相争对皇家是好事,但是一旦相争到不顾场合,这样地门阀不要也罢。

“虎豹之骑?”

刘彻看到李息不止一次地使用‘虎豹之骑,四字来形容保护公主的骑军,心下对这支骑军越感好奇,而李息为了某些目的也按照自己的了解详细介绍了这支军队。刘彻知道了这支骑军从一千余人进入草原,非但没有被歼灭,反而在草原中几经厮杀,不断发展壮大感到很惊讶。

就汉国人的理解,草原上的部落都是没有文化地胡虏,十分野蛮和嗜杀,同族相攻乃是常事。欢迎华夏商队进入草原进行贸易,但是就见不得华夏人武装进入草原,不然就会相邀群起而攻之。

“一支不足一千战力的无主军队进入了草原,对游牧民族进行了数十次大小伐战,从而壮大了自己。四月征战,四个月啊!存活下来之骑士,皆是经历惨烈厮杀之悍卒,朕要是……”

刘彻突然觉得不对,想起救了公主不是往回走,也没有与汉国进行联系,而是往草原走,觉得这很不正常。一阵深思之余,拿起白绢仔细看,终于看到了那支骑军的主将,也从李息没有任何一句自己推测地叙述下明白了一切。

身为帝皇必然不能只依自己的喜好来判定对错,刘彻看到李息笔下的林斌是被排挤,从而导致与军队失散,在禁卫请求下,林斌率军突袭救出公主,明白为什么率军往外走之余又看李息形容林斌身材样貌与秉性,敏锐的猜测李息必然是有所图。

综合许多信息,刘彻诡异的笑了,他怎么能猜不出是公孙门阀和苏氏门阀把李氏门阀逼得太急,李息在寻找突破口,也找到了突破口,突然蹦出一个救公主、护卫公主之功的人物,必然是会善加利用。

“此人……”刘彻正想自言自语,一阵清晰的脚步声从侧殿传来,他转头看去,却是张赛不告而入,手里似乎拿着什么,脚步走得有些急,出声问:“何事?”

张赛满脸喜色,在天子案前下拜,‘噌噌噌,地挪动膝盖向前,“善事,乃是河西密信。”

刘彻也不意外,他若是没有在随军人员中安排暗探,那也就不配做天子,语气平淡至了极点,“晚来一天……。可随带了婧公主随封?”

张赛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色的盒子,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天子案上,随后又挪动膝盖退后,拜服于地。

刘彻急急拿起盒子拆开,从里面拿出奏报,异常严肃地看了起来,发现所描述果然与李息描述别无二意,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帝皇者,最恨的就是会欺骗自己的臣子。刘彻看完了密探的奏报,抽起一幕白绢,他先是在鼻子上闻了闻,闻到了再熟悉不过的檀香味,确认乃是胞姐所发不假,脸带喜色地看了起来。

张赛听见一阵声响,悄悄地抬头看去,看见油灯下的天子急切地在翻找什么,似乎拿着两幕白绢在比对,脸上时笑时严肃,知道这名喜怒无常的天子又将做出什么决断了。张赛想悄悄地退出去,不料刚挪动膝盖,天子却出声问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朕问你,杀不杀?”

张赛为人稍微有些死板,性格正直,有些憨痴,呆呆问:“杀谁?”

刘彻晃了晃手中两幕写满字的白绢,“有功亦有过之人,杀是不杀?”

刘彻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从不相信事情会因为计划周密而有十足把握,每一件事情都存在变数,他什么都想了,包括久寻而没有找到南宫公主刘婧的下落,万般没有想到的是,一支以寻人为目的的军队,怎么就和游牧民族的联军交战上了。苏信即死,自然无法追究,那么伤亡近一万边军总该是有人需要负责任,这才有那么一句问话。

张赛不甚理解,“大汉有律:有功当赏,有过当罚;功过相抵,无功亦无罪。”

刘彻用极低的声线自语,“如此,李息便不必回来了。”,他放下了手上的两幕白绢,目光寻索,找到了要找的东西,又拿起来晃了晃,“此人呢?”

张赛眼力极佳,眼珠里随着晃动的白绢移动,似乎看到了一个多次被提起的人名,趁刘彻手持白绢的手晃动的节奏一顿,扫到了一句‘林斌此人善于骑战,心性憨直犹如孩童,门阀颇为不容,若恩加之必有大用,,他认出了刘婧的字迹。

人的秉性决定了这个人的处事方式,张赛就是一个有话就问的人,“内臣不知主上所说何人,他可有功?或是有罪?”

刘彻还真的被问愣了,一阵烦躁的思考,决定还是不改变主意,胞姐必然是不能回到长安;李息外调寻个地方任都尉,至于那……

“如此人物,且观察之后再做定夺?”

刘彻不再寻问,而是吩咐张赛下去,他明天大清早就要到长乐宫面见太皇太后窦氏。张赛退后,刘彻独坐于案前,目光一直看着油灯,表情变幻不定:这些个门阀也是该下手理理了!

“虎豹之骑……虎豹之骑……虎豹之骑……”

未央宫内,喃喃之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