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中)大计(1 / 2)

 .请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李雄庆在一旁,忙接着说道:“王爷吩咐,我等自当尽力而为,决不负王爷厚望。”

耶律兴大喜,随令侍卫,到各处大营传各军主将到大帐议事,而自己则和萧李两将,一边用饭,一边等待。一个时辰以后,四面军中主将,都已到齐,因萧思顺是北营主将,李雄庆以中军都统身份,统领中军大营,因而一共也就五人而已。耶律兴将目前局势,简要介绍一遍,遂令南营主将拨出二万兵马,划归北营,交于萧思顺统领,待大军前移以后,率帐下保留的近三万军将,移驻城东,防止真定守军出城冲突,另外三面的大军则随中军大营,移向东南方向,前出到河边一带,想办法与宋军主力接触,以打促和。.众将听说撤围,心中轻松,慨然应充,领令回营,一夜无事。

次日平明,天刚放亮,辽军各营已是人喊马嘶,大军开始移动。东、北、西三面依次撤走,转向滹沱河方向,杨起的灰尘,遍天满地。城上宋军见敌军移动,不知目的,报于主将,杨京龙率军中大将和少林寺高僧,临城而望。见敌军虽然移动,却是部伍整齐,以接战的阵仗缓缓而行,不知目的,也不敢冒然出城攻击。到天过午时,三面敌军全都撤的一个不剩,仅有城东方向,又扎下一个新营,约有数万兵马,离城五六里安营,正堵住各军撤走的方向,才判明敌军是留兵坚视真定守军,大队已转到其他方向作战。城中将士见真定城已无危险,大大地松了口气。.

这一日,辽军到天晚才重新部署完毕。耶律兴的中军大营,驻扎在真定城东南三十多里之处,前面不远,即是滔滔东流的滹沱河,河南岸东五里是宋军大营,辽军中军大营以东,十余里处,是萧思顺所统的七万兵马,为辽军左路,两营中间,则是由御帐亲军组成的游骑哨队,三万铁骑,分批来往,驻扎于两营中间,为两营的接应和预备队,这种布置,隐隐有两支铁钳夹击宋军大营之势。

辽军刚到这一夜,大河北岸,火把来往不绝,号角联系之声彼此呼应,临河坚视辽军动向的宋军小队不断将对面情况回报大营,杨大帅接到军报,稳坐帐中,毫无动静,宋军各营将领,虽未有主帅召唤,但军情有变,都安排好营务,不约而同,来到大营,听主帅调遣。.杨文忠见帐中,众将差不多已到齐了,随微微一笑:“各位将军,不在营中听调,到我大帐中有什么事吗?”

众将相互一看,果然,军中所有主要将官差不多都到了。龙卫军左厢都指挥使种得答道:“大帅,如今辽贼大队,沿河扎营,想是要渡河交战,我军已备战多时,将士们士气高昂,纷纷请战,所以我等才来大帐听令,以等大帅调遣。”众将一齐点头,表示自己也是这样。杨文忠抚须微笑,心道:“也该是大军显身手的时候了。”

杨文忠随道:“众将将军,求战心切,忠勇可靠,也好,今日暂且回营,明日一早,到大帐会齐,听我调遣。.回营去吧!”帐中大将,听说明日听调,知道定有大举动,心中高兴欣然应诺,退出大帐,上马回营。

杨文忠等众将走后,才令帐前护帐亲兵,到附近各帐中,请随军幕僚前来议事。亲兵领令,飞奔而去,不多时,陆陆续续,十多个杨文忠属下的谋士僚佐进帐参见,分别坐下,杨文忠双眼扫视一遍,见人已到齐,轻咳一声,帐中众人知道主帅要讲话了,纷纷住口不言,大帐中虽有二十余人,却是鸦雀无声。

杨文忠道:“诸位先生,劳动各位,是为了与辽贼交战之事。本帅先介绍一下目前战况,待会就请诸位高贤发表高见,以求一举荡敌收复失地。.随后,杨文忠将前些日辽军围困真定城,攻打不息,今日已移军河对岸,意图渡河以及丐帮义士截获辽军密件,已到辽京巧使反间之事说了一遍,随后将吴世清托“飘零一刀”万成送来的密件让众人传阅,众人陆续看过,急思对策,年老者闭目持须,年幼者双手轻搓,兹事重大,一言足以御敌,一计也能败国,虽然不少人已有想法,却都不肯轻易开口,以免被人驳斥,又费了神,又不讨好。

大帐中静悄悄,大家不开口,杨文忠也不着急,静静地等大家献策,因为他知道这些人不同于帐下众将,那些将官都是由各司调来,原先都不是自己的手下,不过临时配属而已,故而每有大事待决,一般都不肯发表意见,唯恐一计不合主帅之意,被主帅看轻,置于闲杂之地,丢了立功机会。.这些人都是自己做官带兵几十年,从各地礼请的多谋之士,对自己忠心不惑,如有好计,绝不藏私。

又等了一会,左首第二位,一白晰清瘦的老者轻轻开口道:“大帅,老夫有一计,请大帅决断。”杨文忠拱拱手,道:“张先生家学渊博,多有谋略,定有奇计,请讲。”

张先生听大帅夸奖,不禁面有得色,随笑道:“大帅过奖,千愚一得罢了。刚才大帅已说过了,辽军主帅耶律兴,有议和的意向,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就与他议和如何?”杨文忠一听,不觉心中一动:议和是何等大事,我朝定制,前方将帅取权仅限于征战,私下议和,灭门之罪,张先生随我多年,不会不清楚,怎么就主张议和呢?定有下文,且听他还有什么话?心中转了这许多念头,仅是瞬间之事,他笑一笑,道:“张先生语含玄机,请接着说。.”

张先生站起身来,道:“大帅,本文知议和非大帅权内之事,但我们是假议和,意在骄敌,大帅谅可做主。我们以议和拖延时间,滞敌于河北岸,静侍敌变,大帅以为如何?”

张先生刚说完,左首第一位的一个中年文士,已连连摇头,嘴中道:“不妥,不妥,张先生此计虽妙,但一则时机已错,二则失之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