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戏腔(第五更)(2 / 2)

帝国巨星 楼下赫本 4480 字 2019-07-03

这首歌是典型的流行歌曲,廖美岐学的很快。

半个小时的时间,两人便站在了录音棚里,开始了合声和对唱。

“在飞云之下,以为忘了的家

在耳里说话,叫我别烦心那些痛与怕

半路上的我,穿上回忆和风沙

在飞云之下,我看着海峡

走月光沙滩,我也承认我还是会想他

且慢,前面听说风很大……”

楼文星和布莱伦都听呆了。

大神级歌手的对唱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两人表示,卧槽,牛逼!

忒牛逼了!

在这里,一首凉凉送给所有未来在ktv里点唱这首歌的消费者!

廖氏兄妹的效率很高,在练习了《琵琶行》和《飞云之下》,又接着练习《牵丝戏》。

这是一首略带古风味道的歌曲,歌词是通过描绘傀儡翁与牵扯一生的傀儡之间的相伴、别离,来诉说一段牵恋。

整首歌词,初看是以人偶视角所作,但越品,越觉都歌词之玄妙,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廖美岐在初看这首歌的歌词时,脑海里就有无数的脑补画面:

人偶初创时,初具神识,第一眼便爱上了年轻的偃师,一生陪伴,一生为其演绎戏曲,她很高兴,也已这样的人生为乐,在遇到其他人偶时,也颇有几分恃美扬威的神气。

到了偃师暮年之时,却是潦倒落魄,难置冬衣,一次醉酒后,竟将境遇迁怒到人偶身上,怒而将其焚烧……

有了这番联想,廖美岐在演唱这首诗词时,竟然演绎的愈发动听,甚至眉宇间都有戏曲家的妖娆神态,仿佛自身幻化成了那只木偶一般。

在戏曲部分时,亦是能将人偶痴缠的情感,婉转的唱出最动听的旋律。

“兰花指捻红尘似水

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

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

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

……

“廖美岐真是天生的歌手,老板只是稍微指点,她竟然都把戏腔学的七七八八。”

楼文星看着廖美岐,“这首歌最难得是宣传了昆曲,旧时昆曲曲高和寡,不肯低就,民间学习者越来越少,导致时常不急京剧、越剧等,如今更是只能在收音机里咿呀蒙尘,老板创作这首歌曲,夹带着昆曲的部分腔调,不管专业不专业,有没有人感兴趣,总之是宣传到了,也算是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唉,老板不愧是老板,就连创作都能考虑到这般周到……”

如果廖远知道一首歌能让楼文星产生出这么多的感慨,肯定飞起一脚就踹过去。

滚,戏精!

-----

感谢bobestste、山青盈的打赏,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