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南政策(下)(2 / 2)

永乐架空传 xiaose_wh 5085 字 2019-10-09

此外,有邑贵族制度还能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

安南朱棣所欲也,整个东南亚甚至是南亚亦朱棣所欲也。然朝廷派遣大军,却有水土不服、钱粮不支之虞。若是模仿十字军东征,号召西南五省外加安南的有邑贵族们去开拓疆土……

……

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朱棣发现大臣们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不禁一笑。

南征交趾是三年后才会发生的事,现在就开始做准备,怎么也算得上是谋定而动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该做的准备也做得差不多了,等着就是了。

“众卿还有何事要奏?”

大约是因为刚才被攻击忝居高位尸居素餐的缘故吧,李至刚站了出来:“臣有事要奏。”

得到朱棣的允许后,李至刚奏道:“韩将军报奏理定之役的死难者名单之中,有一名百户在激战中被敌兵推下山崖,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请皇上明示,这种情况能否进烈士陵园?”

这倒还真是个问题。

让战死的军人进烈士陵园是为了激励军人。然而凡事都是物以稀为贵。如今烈士陵园新建不久,名单还不算太多。古代的欧洲和日本,参战人数达到数千就已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战役了。但是中国人口基数大,军队数量多,战斗规模大。一场战役打下来死个万儿八千的简直太寻常了——后来邱福率领十万大军北伐却全军覆没,明英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却迎来土木堡之败,这类战役中连死亡带失踪的一次就是五位甚至六位数。若是几百年后烈士陵园中的墓碑积累至数百万,不说会不会太贬值,至少烈士陵园中是否摆放得下便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从保值的角度考虑,朱棣决定在自己死后将烈士陵园第三等级中一部分牌位移入自己的陵墓,并嘱咐后世的皇帝也按此办理。这样,烈士陵园里的墓碑数量就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为国战死后能够进入烈士陵园固然令人兴奋,而牌位能够进入皇陵,则更是普通军户们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根据风水之说,皇陵所在之地往往是世间风水最佳之处。牌位进入皇陵虽说与本人埋在里面有区别,但多少也能沾上一些富贵之气,将来后世子孙便有发达的机会。

另一方面,朱棣还决定在源头上做点文章,也就是说,将进入烈士陵园的条件定得苛刻些。比如说规定在战场上负伤,战斗结束后因伤而死的人不属于战死者;比如说在战斗中失踪的不属于战死者。

……不过,后者还需要仔细斟酌一下。朱棣已经决定让郑和下西洋成为拉开大航海时代序幕的标志。尽管海军的费用远远高出陆军,但是为了避免后世的悲剧,朱棣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中国由大陆型国家转型为海陆两栖型国家。

近代有一种学术观点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军事方面要么朝海军发展、要么朝陆军发展,两者不可能并重。但后世美国却以事实证明:两者同时发展并不矛盾。对比一下后世美国的gdp所占全世界总gdp的比例以及明朝的gdp所占的份额,显然明朝此时实施海陆并重的策略并非异想天开。

既然海军是必须的,那么如何维持海军的士气显然也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人本来就对客死他乡有着天然的畏惧,若是在海战时坠入海中,连尸首都找不到,仅此一项就足以令海军极为胆寒了。如果在战斗中失踪的不属于战死者,那么海军的士气如何保证?

但,如果凡是失踪的都可以进入烈士陵园,那却会使烈士陵园的耀眼光环受到玷污。陆地上战斗中失踪的,有的是因为面目全非无法辨认,有的是被俘虏了,有的却是因为恐惧而在战场上逃之夭夭了。死无全尸无法辨认的进入烈士陵园无可厚非。被俘虏的士兵进烈士陵园也勉强说得通,因为他可能已经在战斗中尽了全力。但是逃兵如果也能进烈士陵园,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么想着,朱棣缓缓说道:“这是件大事。对于死后进烈士陵园,若标准定得太宽,则不足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之心;若标准定得太苛,却又有伤朕仁怀治国之意。”

“若那名被敌人推下山崖的百户不能进烈士陵园,那么海战中掉入海中的将士又怎么处理?……”

“这样吧,对于陆战失踪人员,由礼部仔细研究讨论定个细则,一定要仔细甄别。既不要让将士战死沙场后还受委屈,也不要让逃兵有机会混入烈士陵园玷污了烈士的英灵。”

“海战比陆战更为凶险,动辄尸骨无存,因此朕决定:凡海战阵亡、伤残者一律加倍抚恤。海战中阵亡将士的遗骨,能带回的一定要带回。实在找不到的,也以战死沙场计!”

见众人无话,朱棣说道:“好吧,今天便说到这里吧。”

在一阵山呼万岁声中,朱棣退朝了。

注1:历史记载明朝入征安南数十年累计百万死伤,估计有些水份,但损失很大却是肯定的。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