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增收(2 / 2)

廖立眼神一亮,十分欣喜,身为地方太守,最需要的就是要将本地的粮食产量提升上去,更多的收为官府所有,可以更好的为前方战事做贡献,他知道李承的这个扦插育秧之法若是真的能生效,荆州一带必然是日新月异,绝非昔日战乱之地苟延残喘之形状可比!他激动的站了起来,“李郎君之举,若是可行,功劳极大,只怕是千秋万载,这荆州地带,都要成为鱼米富饶之乡!”</p>

廖立是地方官,一郡太守,本时代之中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文武双全,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他虽然性子高傲,但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家的才干不是在军备整顿训练士兵上,所以对着民政也颇为关注。</p>

一地之田税,乃是保证财政支出的最重要基础,劝农课桑,这也是地方官员最关注的内容,听到了李承侃侃而谈,绝非是那种无知、拿着田地来开玩笑乱来的人,他忙叫人来拿了笔墨等物来,对着李承拱手,“若非李家秘法,可否请李家郎君赐教?将此法传递到荆州各地,造福乡邻!”</p>

廖立这人虽然狂妄,但也知道造福乡里,李承微微有些惊讶,不管是廖立心里头如何做别的心思,但能够面上如此说,也足够证明,这位武陵郡的荆州老乡,绝非是自私之人,他起身避开了廖立的行礼,“太守抬举,小子如何敢不奉承?”</p>

“这天时,讲的是风调雨顺,自然五谷丰登,吾知矣!”廖立摆出了纸墨等物,不耻下问道,“这地利人和,又有什么具体说法?”</p>

“选育良种、肥田养田,此乃地利也,精耕细作,插秧育秧,此乃人和也!”李承淡然自若,仔细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耕稼乃是盗天地之时利,若是听天由命,不求自身之变,决不能种好粮食,故此,必须具有与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可谓‘和天地斗,其乐无穷’!”</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