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六、爽与不爽之间(2 / 2)

“此事易也!吾家大人有言在先:只要是李郎君能延请荆楚士人过来做客交流,每一次都会拨钱粮肉酒等物过来,只要郎君言明采购之物,都可以采买而来。”</p>

简单的话来说,李承实报实销就可以了,一切只要是和招待士人们有关的钱都会由太守府负责。</p>

李承对着糜芳的大方很是满意,他虽然不指望说靠着招待客人来赚钱,但起码也别因为要完成糜芳交代的差事让自己亏钱么。</p>

任何时候都不应用自己私人的钱来填补公家的费用。</p>

但是糜芳对于李承的影响力如此之大能够邀请到众人前来飞鸟庄保持这么乐观的态度,想必是有些事情是李承不清楚。因为李承自己也都没有这么大的信心,能够保证士人们在接到李承的邀请后,跋山涉水到了城外小农庄里闲话聊天。</p>

“太守不怕这桩生意蚀本?”李承奇道,“这房子建好了若是无人愿意来,只怕是白白浪费了。”</p>

说到这个,糜信就激动了起来,“郎君还不知道汝之文名已经传遍南郡了吧?那一日吾家大人的饮宴,有州平先生和孝平先生在,郎君做的诗歌二首,两位都是极为推崇,众人都惊叹,到了晚间,城内的人均知道了。”</p>

李承洋洋得意,这陶渊明的诗拿出来还能差?</p>

读书人谁不知道陶渊明的诗是如何厉害?放在这小小的江陵文坛里,自然是无往而不利。</p>

况且三国魏晋风流,文风也是一脉相承,乱世之中偷安之心和报效之志交杂,很难用长篇大论来形容此时候人的复杂心里,反而是李承的这首“赠江陵四友”,哲理含内,又是言简意赅,余味悠长。人人都说得出道理来,人人的见解又不相同。</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